资料图片:当地时间2017年8月12日,美国加州奥克兰,数百名民众走上街头举行反对种族主义游行,并在加州580号州际公路引发交通阻塞。示威者以此回应弗吉尼亚州爆发的“白人至上主义”暴力冲突活动。(图片来源:东方IC)
因白人警察枪杀黑人引发弗格森骚乱3年后,夏洛茨维尔这个美国弗吉尼亚中部的宁静小城,以暴力流血的代价,触动了美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再次将根深蒂固的美国种族问题伤口撕裂开来。在美国,黑与白,不仅仅是肤色之间的差异,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是横亘在种族主义间难弥的裂痕……
两座城:弗格森VS夏洛茨维尔
拉美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镜子》里曾写道:人类组成就像一个五层金字塔,上面是白人,往下是澳洲原住民、美洲印第安人和亚洲黄种人;在所有人底下,是非洲黑人。
时过境迁,这个“金字塔”被裹上了一层包容、多元的外衣,因肤色导致的等级似乎已不再被外人所见。然而,弗格森的骚乱和夏洛茨维尔的暴力,无情地将外衣揭开——“白皮肤”和“黑皮肤”之间,依旧泾渭分明。
“黑人的命也是命”
时间:2014年8月9日
地点: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
事件:当天,18岁黑人学生布朗在未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白人警察枪击身亡。该事件在当地引发了游行示威活动。同年11月24日,在陪审团做出不起诉枪杀布朗的白人警察决定后,美国超过170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和平示威演变成打砸抢烧和袭警的暴力骚乱。
“白人的命也重要”
时间:2017年8月12日
地点: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
事件:夏洛茨维尔市政府决定移除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将军雕像,这引发了数百名民族主义者的抗议游行。当天,“另类右翼”团体与反对者相遇,集会升级为暴力冲突事件: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开车闯入反对者的游行队伍中;此次暴力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逾30人受伤。
两个人:奥巴马&特朗普
2008年,首个非裔总统奥巴马的上任,曾被视为美国社会里程碑意义的变化。但是,从奥巴马任内的弗格森骚乱、查尔斯顿教堂枪击案;到如今特朗普任内的夏洛兹维尔市暴乱,种族问题依然是美国总统最棘手的国内事务,也是美国社会无解的顽疾。
弗格森事件中,奥巴马事发后即发表简短谈话呼吁各方冷静。他坦言,并非弗格森一地,整个美国都存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遗产”。
不过,奥巴马能够直言不讳地谈论种族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他的任期只剩两年,且无连任压力,无需过于顾及“政治正确”。也正由于所剩任期不长,且在举措上过于保守和中立,奥巴马并未切实做出改善种族分裂的措施,种族问题仍在延续甚至激化。
特朗普对夏洛兹维尔事件的回应则招致各方批评:他并未在第一时间明确谴责种族主义或白人至上主义者,这一含混的态度招致了民权人士和两党议员的不满。在遭到各方谴责之后,特朗普又提到双方均存在暴力行为,“冲突双方均有责任”。他的这一表态又被狠批“为白人至上辩护”。
事实上,特朗普的态度也招致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不满。
美国媒体指出,白人至上主义群体确实是特朗普的主要支持群体之一。美国3K党前任党首戴维·杜克甚至警告他“不要忘了是美国白人让你当上的总统”。
两种色:黑VS白
150年前,美国一场南北战争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黑人奴隶制。然而,一个结束意味着另一个开始。
3年前,弗格森骚乱中的黑人认为,他们脱了奴隶身份,但始终没有摆脱被歧视的命运;如今,夏洛茨维尔事件表明,白人至上主义卷土重来,玩起了“身份政治”。
非政府组织“南方贫困问题法律中心”2017年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的仇恨组织(大多针对种族、宗教、性别等)比上一年增加25个,达到917个,其中白人种族主义团体如三K党、白人民族主义团体占了六成以上。
201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则显示,种族主义持续存在,种族关系日趋恶化。
在执法司法领域,种族歧视司空见惯。来自美国各地警察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实施“零容忍”策略地区,警察逮捕的对象主要为贫困社区中的非洲裔美国人,而对富裕白人社区同样的行为视而不见。
两个因:贫穷&地位
对于种族问题频现的局面,《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蒂姆·罗根曾这样说,“贫穷是骚乱的催化剂,贫困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
发生在两座城的种族矛盾,正反映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中下层民众日益窘迫的社会生活环境。据统计,枪杀案的受害者近六成来自中低收入阶层。阶级差距拉大造成的种族偏见和歧视再次现形。
美国《时代》周刊也曾指出,在许多美国人看来,有色人种是贫穷的同义词,而贫穷是罪犯的同义词。
《纽约每日新闻》网站2016年9月21日的报道指出,非洲裔和白人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近40年来最严重的地步。
另一方面,美国白人地位的相对下降加剧了其危机感。少数族群地位的相对提升、非法移民的涌入、“政治正确”带来的困扰等,或许加剧了白人群体的焦虑。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白人国家”,他们主张维护种族纯洁性,降低移民、来保持自己的地位。
骚乱过后,没有赢家。美国的种族主义经过上百年努力仍未消除,如何缩小差距淡化分歧,弥补裂痕,对于美国来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何路曼 程贞)
-
如果35岁破产还有可能逆袭吗?
2017-08-17 08:28:27
-
用户口吸引人才不是二线城市唯一的选择
2017-08-17 08:28:27
-
快来看!租房市场近期利好不断
2017-08-16 17:34:34
-
再挥“301”大棒,山姆大叔图个啥
2017-08-16 13:26:40
-
麻烦缠身的在线教育,你怎么看?
2017-08-16 10: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