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冷冻人”苏醒前 不妨思索伦理问题
2017-08-18 07:37:02 来源: 科技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人体冷冻技术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科幻片里。而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实施,使它高调进入公共舆论的讨论。尽管从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看,一个人在被实施人体冷冻之后,未来能否被成功唤醒,仍然是个未知数,但这并不妨碍公众对人体冷冻真正应用予以期待。

  二十年前,生物克隆技术孕育出克隆羊“多莉”,人们开始密切关注克隆人可能造成的伦理问题。今天,人体冷冻涉及相似的伦理问题。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冷冻数十年、数百年后被唤醒,那么他面对比自己年老的子孙后代,该如何称呼?如何相处?传统上以年龄为尺度的伦理秩序,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科幻电影《太空旅客》就以人体冷冻技术为背景,设想了可能牵涉到的伦理问题。在一艘飞往深太空的飞船上,因为冷冻机器故障,一名乘客被提前唤醒,而且无法重新进入冷冻状态,此时距离目的地星球还有几十年时间。为了排解寂寞,他唤醒了另一位女乘客。但是,在飞船上,“时间”是没有价值的,让一个人提前结束冷冻,在飞船上白白耗费没有意义的人生,几乎是一种谋杀。

  在现实层面,人体冷冻仍然是大胆的设想,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后这些被冷冻的躯体能否被唤醒。但是,伦理思考应当走在技术前面,在技术成熟之后再迟迟探索新的伦理秩序,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几百年前,殖民者踏上新大陆,对技术水平落后的土著人大厮杀虐。这被视为理所当然。人们花了几百年时间,才初步实现了种族、文明的平等,对殖民暴行的反思才被写入历史教科书。

  冷冻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前面设想的代际身份认同问题,只是表象之一。更实质的问题是,经历了漫长的“休眠”,假设成功苏醒,被冷冻者能否适应新的文明和新的社会?彼时,跟他同年代生活人的要么垂垂老矣,要么离开人世,要么也在冷冻状态中,他可能需要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而因为技术和文明的迅速发展,他如何在新时代中生存也是个问题。如果一个清代末年的人穿越到当下,应该也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吧。

  在人类社群关系上,“冷冻人”会不会成为异类?他们会不会被隔离,被歧视?这也是需要审慎评估的问题。漫长的冷冻期,实质上让人实现了一趟时间旅行,但这趟时间旅行是不可逆转的。“冷冻人”既是技术的受用者,也是被技术远远甩在后边的群体。他们或许因此延长了时间尺度上的“年龄”,但并没有延长心理尺度上的年龄。他们可能要跟正常成长的人类争夺资源,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凡技术进入应用,技术就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移动社交APP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姿态,见面不再是社交的唯一方式;共享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又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从大的文明尺度看,这些人们当下热议的技术仅仅是很小的改变,但足以让人们的社会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对于像人体冷冻这样堪称改变时代的技术,难道不应该未雨绸缪,通盘考虑一切伦理挑战么?(王钟的)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陈梦瑶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探秘航空训练基地
    探秘航空训练基地
    穿新装 迎宾客
    穿新装 迎宾客
    联合国秘书长强调应政治解决朝核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强调应政治解决朝核问题
    河北承德:雨后金山岭长城现壮美晚霞
    河北承德:雨后金山岭长城现壮美晚霞
    
    01016012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5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