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三体》的魅力,来源于中华文明
2017-04-10 08:31:46 来源: 钱江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一部科幻小说能走出读者的小圈子,成为舆论关注的公共话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却轻松做到了这点。多家媒体援引了雨果奖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在其2017年最佳小说提名名单,刘慈欣的《三体Ⅲ:死神永生》位列6部候选小说之一。

  2015年,刘慈欣所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2016年,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摘得中短篇小说奖。如果刘慈欣在2017年再度折桂,将是中国作家连续三年获得这一奖项。

  知名科幻作家韩松曾言:“理解中国科幻,成了中国现代化的一把钥匙。”只有在现代性投射的角度上理解《三体》,才能超出一般文本内部的视野去思考它的价值,也更能理解它和时代与文学周边的奇特关联。

  《三体》孕诞于一个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相互搏击的时代,西方与中国在文化、政治、经济上的纷争与融合空前激烈。刘慈欣并没有绕开当下社会对作家的“时代之邀”,“正面强攻”的叙事姿态令大量的象征与寓言笔法充溢于《三体》中。比如,在《三体》的叙事中,“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与带有对抗性的二元结构贯穿了全书。他笔下呈现出了中国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冲突的语境,这种冲突的张力时常表现为时间与空间的冲突。在《三体》的叙事中,每当叙事主体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的威胁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对时间的焦虑感。这种走向发达科技与文明世界的急迫感并非叙事主体自然生发的,而是被“他者”硬生生植入的,但却在本体内生成了对未来的想象。

  值得庆幸的是,刘慈欣始终给叙事主体以“中华形象”,无论是早期的叶文洁、罗辑,还是后期的关一帆、程心,这些主要人物都是中国人,其“中华形象”不只在于他们的中文名字,更重要的在于其性格特质皆带有中华文化的影子。

  在这颇为有趣的构思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刘慈欣创作时的一种情结:对中国历史与民族主体性的强烈认同感。在这样一种对本土立场的强调上,我们才看到了与西方国家科幻小说不同的风貌。也正因此,《三体》系列小说吸引着来自国内外读者的目光,也征服了欧美科幻圈的评委,让它能成为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经典作品。

  《三体》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三体》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让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其中蕴藏的哲理和思想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黄帅)

+1
【纠错】 责任编辑: 年巍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瑞士莫尔日郁金香节
    瑞士莫尔日郁金香节
    航拍江西九江水中花海 春意盎然惹人醉
    航拍江西九江水中花海 春意盎然惹人醉
    探访南昌春日校园 繁花如瀑醉春风
    探访南昌春日校园 繁花如瀑醉春风
    赛马节上的“女士日”
    赛马节上的“女士日”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077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