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孩子的生理特征与成长规律,一刀切地去排斥那些所谓“熊孩子”,透着一种傲慢。
不问自取乱拿东西,公共场所大声尖叫乱跑,坐电梯乱按楼层,乱翻别人东西……没错,这说的正是无处不在的“熊孩子”。最近,“熊孩子”就惹到了名嘴孟非。
孟非发微博称,“高铁上很多熊孩子发出的噪音其实远不如他们爹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发出的噪音。国外已经有女性专用车厢,中国高铁为什么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专用车厢?”
看得出来,孟非近期的一趟高铁旅程,饱受“熊孩子”及其家长的困扰。如果不是太过愤怒,他也不会不顾可能引起的争议在微博上讨伐“熊孩子”与“熊家长”。但是,公然呼吁设置“熊孩子”及“熊家长”的专用车厢,就让人觉得是气急败坏,过犹不及。
当然,在高铁上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安静、尽量不打扰到别人。旅途往往劳累,“熊孩子”发出噪音当然不讨喜。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对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做出的吵闹行为,家长有教育不周的责任,但火车上也有很多婴幼儿,他们或者由于新奇、或者由于不适而本能地吵闹,很难断言就是家长的失职。
如果无视孩子的生理特征与成长规律,一刀切地去排斥那些所谓“熊孩子”,不仅是一种不近人情,也透着一种傲慢。
而孟非提议设置“熊孩子”专用车厢之所以引起舆论反弹,就在于其文字中散发出的来自精英的鄙夷之气,让人很不舒服。
而且,他的建议就操作性而言,也并不可行。高铁上因为有“熊孩子”就号召要设置专用车厢,那是否也要设置“熊孩子”专用餐厅、“熊孩子”专用商场?
孟非的这番话,可能带有情绪。但作为有着3000多万微博粉丝的公众人物,微博上的每一句发言都可能引起舆论效应,情绪化的意见一旦发表,可能会造成舆论场的撕裂,也会给公共秩序的治理造成干扰。
或许,我们的公共文明涵养尚未成熟,但不顾现实与儿童成长规律,粗暴地喊出设置“熊孩子”“熊家长”专用车厢,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直面幼儿成长规律,承认文明涵养不足的现实,从家庭教育与基础教育寻找药方,才是解决所谓“熊孩子”问题的可行之道。(王言虎)
-
“熊孩子闹机场”谁之过?
所以这起事件中,家长怂恿孩子“闹”机场的做法是严重错误,不过是无需作太多论证的常识。但然后呢?2017-09-01 09:59:38
-
“指示”孩子闹机场:祸让孩子闯,锅得自己背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将孩子推上违反规则的“前线”,显然印证了这点。2017-09-01 10:12:47
-
熊家长不讲道理,别害了孩子
这些旅客家长确实应该好好自省了,不要把“熊”的坏脾性传给孩子了,更别等着将来孩子真正“异化”再来后悔,那时候就真的晚了。2017-09-01 10:39:46

-
"双节"期间他们坚守岗位:致敬社会秩序"护航者"
2017-10-09 15:16:00
-
十一长假归来:有一种爱,叫被妈妈塞满的后备箱
2017-10-09 15:16:00
-
红娘揭相亲市场残酷法则:30岁以上女生就太老了
2017-10-09 15:16:00
-
胖不起来和瘦不下去之间,只差这份中医调理清单
2017-10-09 15:16:00
-
手机掉兵马俑土坑只能变文物?官方回应来了……
2017-10-09 1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