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瘾”之迷思
2017-07-09 08:57:35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漫画/曹一

  大麻是不是毒品,会不会成瘾,这是一个问题。

  大麻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在美国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大麻是合法的,是前卫文化不可缺的元素。但是,关于大麻吸食的争议也没有停止,去年美国大选投票期间,除了选总统和议员,多个州还有一项投票:大麻的合法化,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马萨诸塞州根据投票结果宣布重新开放“休闲性”大麻吸食,这几个州种植大麻再度合法化,21岁以上的居民也可以合法吸食大麻。

  上网会不会上瘾?网络游戏会不会上瘾?这也是一个问题。

  1995年,美国纽约的精神病学家伊万·歌德堡冒出一个念头。他根据经典医著《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杜撰了一个新名词“网络成瘾症”,并描述了成瘾症状: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一旦上不了网,会高度无聊、狂躁,甚至抑郁。让歌德堡意外的是,几天后他竟然收到几十名自认网瘾者发来的信息,并寻求援助。那时候,互联网并不普及,歌德堡成为“撞上”网瘾研究的最早一批人。此后二十多年,针对网瘾、游戏成瘾的争论不断,一部分专家否认存在这样一种疾病,认为那顶多是一种痴迷,跟医学上的成瘾是两个概念。美国精神病协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也在多个版本中将网瘾排除在行为失调之外,理由是仍不掌握科学依据。歌德堡也曾接受采访,后悔自己“冒失的做法”,他认为,提出网络、游戏成瘾,容易把成瘾的概念扩展到人们过度实施的所有行为,这样成瘾甚至会包括读书、锻炼和聊天等人们高度喜爱的活动。

  带着疑问,研究人员这些年一直试图证实网瘾、游戏成瘾医学症状的存在。比如研究人员发现,痴迷网络、网络游戏者,男性居多,而对电脑有瘾的女性主要沉迷于社交网络。痴迷网络和游戏的多数人更喜欢虚拟世界,而非现实生活。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2010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沉迷网络者中有不少人患上网络强迫症,用网络聊天和社交网络替代真实生活的社交活动。这种网瘾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精神健康。这次在西方青年中展开的关于网瘾与抑郁症关系的第一次大规模调查中,研究人员对1319名英国网民进行调查,发现1.2%的人患有网瘾,表现为长时间上网、无法控制自己减少上网时间、几天不上网就会焦虑、烦躁、易怒等,年轻人比中年人更容易染上网瘾,网瘾人群的平均年龄为21岁。研究显示过量上网与抑郁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不过,研究人员表示不能够确定这些人到底是因为抑郁而上网,还是因为上网而导致抑郁。

  研究显示,游戏和上网对孩童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它能提高想象力、记忆力、灵活性、逻辑思维能力,但另一方面,游戏和上网挤占了孩童的日常时间,比如在英国,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每天平均花71分钟上网,加上玩游戏和看电视,他们每天盯着屏幕的时间增加到4小时11分钟。5岁(英国入学年龄)至15岁的儿童每天盯着屏幕的时间更长达5小时33分钟。研究者认为,孩子倘若长时期使用电脑、手机、玩游戏,他们的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长此以往,可能会罹患抑郁症和神经衰弱,尤其是一些流行的打打杀杀、有侵略性的游戏会潜移默化树立孩子们攻击、暴力的世界观,对网络和游戏上瘾的孩子更会怯于跟人交流,性格容易变得孤僻。

  现实的困惑是,电脑、网络和手机已经与人的生活、教育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成为知识吸收的重要媒介,网络游戏则扩展出社交的功能,比如家长普遍意识到,如果禁止孩子玩游戏,或许会影响他跟同学的日常交往、交流,游戏和社交关系变得复杂而难办。 到底怎么看,该咋办?争论不会很快结束,尤其当游戏商企日进斗金,他们自然舍得下力气公关并争取话语权,况且网络、游戏成瘾还没有定论。

  比较专业的看法是,不论上网、玩游戏时间长短,如果这行为主导了生活并导致心理、生理和社交上出现了问题或障碍,就要高度警惕。针对学童,教育方,包括家长,当然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网络游戏、特别是手机游戏依然算新生事物,全面、科学的研究需要跟上,需要研判并适时订立相关法规,既不因噎废食,也不熟视放纵,追求最好效果吧,同意一位游戏大侠的说法:游戏是一个能够认可的存在,但绝非一朵白莲花。(夏文辉 国际问题学者)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洁琼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海上·蛟龙
    海上·蛟龙
    北京共享单车电子围栏上线
    北京共享单车电子围栏上线
    梦幻海底“美人鱼”
    梦幻海底“美人鱼”
    夏日葵花引游人
    夏日葵花引游人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12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