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给孩子取个英文名,就有身份了么
2017-05-28 08:11:53 来源: 钱江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凤凰周刊发了一篇文章《中产教育鄙视链》引发涟漪效应。文章举例子说:郑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玩耍时,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凑到女儿面前说:“我叫Lucy,你叫什么?”女儿回答:“我叫Eva。”于是两个人开始玩耍。这时,旁边另一个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对方没有英文名字后,Lucy拉着郑女士的女儿跑开了。郑女士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英文已经成为孩子之间区分阶层的一大标准。”她立刻过滤掉曾经考虑过的几家或便宜、或由中教授课的英语班,直接选择了“顶配”。

  父母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哪怕功利化目的让孩子实现往上的阶层流动,交高昂的学费,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因为不管哪个阶层,自我奋斗都是可敬的品质,尽管当今的教育有诸多无奈。学区房——学奥数——考杯赛——上民办,这个链条尽管很悲壮,也很不合理,但貌似都是当下为了上好大学的通常路径。需要改革,但是没什么可鄙视的。但是这位郑女士,好像她第一次见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高阶”的人士,就恨不得一头扎进去。英语班就像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的项链,足够在一场上流社会的舞会中晕眩一会儿。为了这几分钟的晕眩,感觉好,就认可了把英文名字当做判断准则,少部分人的规矩当成了所有人的、普遍的规矩和规则。在这种错觉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认识难免失之偏颇。

  稍有分析能力就知道,孩子交高阶的朋友,如果单单为了学英语,那完全不是必须方法。如果高阶社交圈仅仅靠英语可以支撑,那未免太过天真。接下去为了支撑一条项链的虚假繁荣,是不是要搞军备竞赛,直至什么生日聚会、玩具、旅游……没完没了。

  交朋友,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社交,舒服就好,大人孩子都一样,跟你一个收入档次,一个社会阶层的,彼此冲突刺激的点可能会少很多,还有,精神上对等,哪怕收入相差很远,彼此舒服,也都不是问题。如果要拿各种晒来支撑虚荣,那会打破自己本该有的生活节奏,徒增心累,还真的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过分注重表面的光鲜时,往往忽略内心真实的感受,这就是心理学上不幸福的根源。

  现代都市生活编织了一张以消费为文化符号的社交媒体网络,勾勒和划定各种各样的圈层。比自由行还是跟团游,比有机蔬菜和垃圾食品,比谁真正喜爱牛油果的生鸡蛋味之类,现在,则堕入了直接攀比金钱,虚荣为核心的价值导向中,这不是中产而是无知。(雷舒雅)

+1
【纠错】 责任编辑: 年巍
相关新闻
  • 缓解“家长焦虑症”亟待教育部门因病施治
    在义务教育阶段,违规组织考试以“掐尖”变相地为重点班校选优,这与义务教育的宗旨大相径庭,同时也强化了家长焦虑症,导致不少孩子疲于奔走各类辅导班、培训课,丧失了快乐时光和自由成长的空间。
    2017-05-26 19:42:35
  • 让传销式“感恩教育”远离校园
    这种传销式感恩教育,虽然打着教育的旗号,其背后通常有商业利益,对孩子的精神危害更甚于一般的商业活动。
    2017-05-26 08:44:13
  • 避免校园攀比释放教育善意
    避免攀比而禁开私家车入校释放教育善意,是教育担当的具体体现。教育者心中有责,才能于细节之处见真情
    2017-05-13 08:32:41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龙舟竞渡迎端午
    龙舟竞渡迎端午
    苗岭晨曦
    苗岭晨曦
    “五彩梯田”美如画
    “五彩梯田”美如画
    云南普洱现"会走路的树叶" 专家:为珍稀竹节虫
    云南普洱现"会走路的树叶" 专家:为珍稀竹节虫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05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