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荆州文保人:“化腐朽为惊艳” 从不“大意”的“国宝”
2017-05-26 07:44:5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他们,从不“大意”的心

  在荆州文保中心采访,会时不时地被出土文物的糟朽程度震惊,但更令人震惊的,则是文保中心各位专家对文物的从不“大意”、毫厘必究。

  比如眼前这盆清水中,浸泡着几乎成渣的一把碎片。

  “这是什么?”记者惊讶地问。

  “竹简。”文保中心简牍项目经理史少华说,“这批竹简是在建筑施工发现墓葬后出土的,其中有两三根在出土前被施工机器震碎了。”

  “这也要修复吗?”记者再问。

  “对,先要拼起来。”

  “要拼多久?”

  “很快,”史少华轻描淡写地说,“也就半个月吧。”

  在荆州文保中心,这种一个碎片都不能少,一根线头都不能少,一块漆片都不能少的观念,大家全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精细入微、毫厘不差,已经不是准则,而是习惯。

  “我们中心这些年修复这种碎成渣的竹简大约上千件吧。”荆州文保中心主任方北松说。

  方北松是荆州文保中心新一代领军人物,和他的导师吴顺清一样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一样酒量很好、爱讲笑话。在实验室里,他向记者展示了竹简修复的第一道工序:将刚出土的竹简放进连二亚硫酸钠溶液中,原本黑乎乎看不出是何物的竹条,逐渐显现出清晰的字迹。

  “当竹简的颜色恢复,篾黄一面像春笋一样鲜艳,篾青一面像新砍的竹子一样光亮,上面的字迹清晰出现,效果之好自己都吓一跳。”说起当年第一次试验成功,看到竹简原本模样的情景,方北松依然十分激动。

  简牍,被誉为学术价值最高的文物。一听说哪里有简牍出土,学者们就蜂拥而至。

  作为有机物,简牍埋在地下一般都会腐烂,所以在北方的古墓中很难发现。之所以在长江流域大量保存下来,是因为这里地下水位高且水质偏碱性,简牍得以泡在水中保存千年。

  以前并无楚简现世,大量楚简都在近几十年出土,这是历史的机缘。我们有幸,能够在今世直接看到千年前古籍原貌。更有幸的是,我们生逢一个重视文保的时代,生逢一批为了文保勇于奉献的人。

  为了这些祖先直接留给当世的珍贵文化遗产,方北松几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他全身心扑在简牍修复上。

  为“抢救”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一批三国吴简和湘西里耶出土的一批秦简,方北松曾9年时间扑在长沙,每年只有20多天能够回到荆州。9年中,他与20多个工作人员一起,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6点,中午就简单吃个盒饭或者简餐,没有午休,也没有节假日,最终整理出有字竹简7.6万多枚。

  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出土后的竹简如果不经过脱水程序,就会卷曲、断裂,毁于一旦。而脱水,不是自然干燥,而是要想办法把竹简中的水分子置换出来。这是技术活,也是耐心活。

  “走马楼出土的这批三国吴简平均相对含水率达471%,修复难度大,仅清洗这个程序,就由6个工作人员清洗了6年多。”方北松说,“负责清洗这道工序的是6个小姑娘,她们从十八九岁一直清洗到二十五六岁。这真的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

  虔诚对待每个工序,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一丝一毫不敢“大意”,已经成为荆州文保中心的价值观。秉持这样的价值观,荆州文保中心成就斐然。

  方北松最为骄傲的是,“做了这么多年简牍没有一枚毁掉,没有一枚遗失,经过保护的竹简迄今都保存很好。”

  从一枚枚修复好的简牍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何等的活灵活现:有类似于“鸡兔同笼”的算术题,有官员升迁的严苛条件和程序,有整个社会的制度架构,有追缴被打劫钱款的详细办案过程,有肚子疼、牙疼时的治疗方法,还有各种巫术教程,以及墓中随葬品的详细清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超级敬业的长官,因为下级官员向政府贷黄金买种子,一直没有还钱,他至死不忘,将贷款详细情况记在简策上,带到墓中,仿佛在地下也要牢记催还政府贷款。

  这些早已湮没、鲜活生动的历史场景,就在一枚枚竹简中,浮雕一样清晰重现……(记者钱彤、朱华颖、皮曙初)

   上一页 1 2 3 4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相关新闻
  • 揭秘陕西“480库”:数万件文物有了“身份证”
    在陕西省旬邑县的一处山崖上,有一个代号“480”的神秘库房,记者19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曾在这里封存了几十年的1000多箱文物,经过文物工作者的清理登记,让这数万件文物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2017-05-19 15:10:56
  • 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 乐在其中——访首都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者
    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厅内的《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 /首都博物馆供图触摸历史那些小心翼翼的幸福和自豪暮春的光景,草长莺飞。坐在窗前,修复师张荣凤安静地在一块布料上一针针地绣制图案。与外面喧闹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首都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室内安静平和。她的同事兰桂环,也在不远处静静地修复一件清代盘金绣龙纹上衣。与其他文物相比,纺织品文物由于质地脆弱,极易损毁,工作室的修复师们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疏忽和误差。图为修复员们在测量文物的基本数据/新华网王莹摄的确,文物修复是个慢活,纺织品文物修复更是慢活中的精细活。
    2017-04-28 13:50:48
  • 守庙人雷思凤:让文物不再丢失,愿丢失文物早日回家
    14年前,山西平遥文保员雷思凤临危受命,从开放热闹的“国保”镇国寺举家搬迁到屡屡失盗的“市保”清凉寺,从此一家人24小时“站岗”守护文物。
    2017-05-01 11:18:39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野外实战 磨砺“刀锋”
野外实战 磨砺“刀锋”
闹鱼灯 迎元宵
闹鱼灯 迎元宵

01016024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101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