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原标题 荆州,一群从不“大意”的“国宝”
楚国,都城皆称为郢。
作为曾经的郢都之一,现在湖北荆州的广为人知,却是源于从三国时代流传至今的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
在这个以“大意”闻名的古城中,却有一群从不“大意”的人,他们每天过眼经手的都是无价的文物。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带火了文保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日常工作就是穿越历史的重重帷幕,化腐朽为惊艳。
在荆州,这些从不“大意”的人,正是这样一群能“化腐朽为惊艳”的文保人。
他们,也是籍籍无名的“国宝”。
相关新闻
-
揭秘陕西“480库”:数万件文物有了“身份证”
在陕西省旬邑县的一处山崖上,有一个代号“480”的神秘库房,记者19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曾在这里封存了几十年的1000多箱文物,经过文物工作者的清理登记,让这数万件文物有了自己的“身份证”。2017-05-19 15:10:56
-
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 乐在其中——访首都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者
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厅内的《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 /首都博物馆供图触摸历史那些小心翼翼的幸福和自豪暮春的光景,草长莺飞。坐在窗前,修复师张荣凤安静地在一块布料上一针针地绣制图案。与外面喧闹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首都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室内安静平和。她的同事兰桂环,也在不远处静静地修复一件清代盘金绣龙纹上衣。与其他文物相比,纺织品文物由于质地脆弱,极易损毁,工作室的修复师们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疏忽和误差。图为修复员们在测量文物的基本数据/新华网王莹摄的确,文物修复是个慢活,纺织品文物修复更是慢活中的精细活。2017-04-28 13:50:48
-
守庙人雷思凤:让文物不再丢失,愿丢失文物早日回家
14年前,山西平遥文保员雷思凤临危受命,从开放热闹的“国保”镇国寺举家搬迁到屡屡失盗的“市保”清凉寺,从此一家人24小时“站岗”守护文物。2017-05-01 11:18:39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
农村小规模学校“尴尬”的根源在哪
2018-03-01 09:01:20
-
曹远征: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什么?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