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马斯克真的“反感”人工智能吗
2017-12-01 09:42:09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的强化,而不会是机器的崛起。马斯克的末日言论,究竟是马斯克真的很“反感”人工智能,还是有其他动机,我们也没必要去瞎操心。

  近日,针对波士顿机器人(Boston Robotics)推出能跑能跳的“人形”机器人,作为数家科技公司创始人的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我们马上就完了。”他同时表示,未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将会令人感到惊讶,甚至可能会让人感到恐怖,因此立法者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监管。

  马斯克“反感”AI是为打磨自家品牌

  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对人工智能表现出如此的“恐惧”与“反感”了。早在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公开访谈中,马斯克就抛出了“AI威胁论”。此后,马斯克时不时重新提及类似的问题,甚至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多次进行公开辩论。

  许多硅谷人士认为,马斯克的言论并没有什么新鲜,他只是在挑逗一个根深蒂固的矛盾,即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冲突。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拯救人类世界,而是为抛光打磨自己的品牌。

  有人这样总结马斯克讲故事的套路:第一步,发现人类的问题;第二步,问题很大,必须死磕;第三步,原来这事可以用很“极客”的技术解决掉;第四步,投资、并购、成立公司、融资。

  于是,我们看到马斯克不断成立新的公司,比如成立特斯拉,是因为人类交通工具导致大气变暖和环境威胁;成立太阳能公司SolarCity是因为人类面临能源紧张;成立火箭公司SpaceX,是因为人类压力太大,必须移民到火星;成立人工智能企业OpenAI,是为了进行公益式的AI研发,同时监管和修正AI存在的问题;成立研究脑机接口企业Neuralink,是为了避免人类被AI淘汰,要让人类变成半机器人化……

  同样,与马斯克辩论的扎克伯克也被认为,是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服务的。Facebook在2013年就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部门,定期发布研究成果。甚至于扎克伯格自家住宅也加入了智能化的因素。

  虽然两人进行了多次的辩论交锋,但究竟何为智能,却从来没有明确过。这种情况的辩论,其实意义并不大。

  机器取代人真的存在吗

  马斯克的观点,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机器崛起、人类灭亡”,“硅基文明”取代了“碳基文化”,人类文明最终终结。要反驳这样的立论,并不难。国外相反的论调有很多,像今天将在中国“全球思想盛宴-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峰会上亮相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学者Yoav Shoham就认为,未来人与机器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人和机器融为一体,但不存在机器会取代人的一个过程。

  马斯克的末日论是建立在毫无条件限制的进化论基础之上。因此,他认为只要计算能力不断提升,数据量不断增长,算法让机器人不断自我进化,最终有一天,它就能觉醒、产生意识,并且认识到必须消灭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

  但这可能吗?回顾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就不难理解,每一次人工智能发展陷入低潮,都是因为某项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陷入了瓶颈。而人类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可以无限制发展的地方。客观规律以及各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环境具有局限性。

  更何况,即使在某一方面可以突破局限,出现毫无限制的增长,是否也意味着全局性产生质的变化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因为,物体各部分的充分协调与配合,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用,而非某一部分无限地增长。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强化,而非机器崛起

  此外,即便是机器人,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物理条件限制。简单来说,机器人总不能离开能源吧。最早打败韩国李世石的AlphaGo,就用了1920个CPU和280个GPU,下一场棋局的电费就高达三千美元。相较之下,李世石在这场比赛中,可能只消耗了一两碗饭的量,“电”脑和“人”脑在耗能效率上实在有天壤之别。

  当然,你可以说,技术和算法的进步,可以帮助其解决能耗的效率问题,比如通过优化算法,来降低智能机器的能源消耗。但问题在于,无论如何改进计算效能,或是耗能效率,从工程学的角度上看,都是短期的,类似于补贴之类的解决方案,终究不会是长久之计。

  总之,在当前人工智能各类技术还具有专用性的条件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的强化,而不会是机器的崛起。马斯克的末日言论,究竟是马斯克真的很“反感”人工智能,还是有其他动机,我们也没必要去瞎操心了。

  不过这样的言论,也并非毫无意义。假如真有这么一天,机器人如这马斯克所说般崛起,可以取代人类的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上,还是脑力上的劳动,那么作为人类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当人类向半机器半人类方向“进化”时,是否只是为了跟机器竞争抢饭碗而已?

  以此作为切入点,反思人工智能革命未必不是一个好角度。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究竟是什么?或许,这才是马斯克“末日言论”背后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郑伟彬(媒体人)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若虎
相关新闻
  • 人工智能 应用为重
    不谈应用炒概念,不管实效讲故事的“人工智能”可以歇歇了。未来应该着眼于人工智能如何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需要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
    2017-11-27 08:58:52
  • 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某些传统行业也有可能因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而发生颠覆式变革,例如出租车、零售行业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预案,从而更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2017-11-20 11:16:20
  • 人工智能反而会带来新就业
    当我们在讨论新技术是否会减少就业的时候,更要看到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新的社会分工,而这些新行业所创造的就业,是不会出现在现在研究者的脑海中。
    2017-09-22 08:39:55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大美塞罕坝
大美塞罕坝
“搭便车”的历史偶遇——暗物质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常进的20年求索
“搭便车”的历史偶遇——暗物质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常进的20年求索
巴厘岛火山持续喷发
巴厘岛火山持续喷发
小火车展看“纽约”
小火车展看“纽约”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03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