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机器取代人类工作的焦虑,有必要吗
2017-11-06 09:26:15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如果说机器人时代或智能时代来临,我们需要为某些事情焦虑、担心,那显然不会是机器取代人类工作这件事。

  最近,BBC基于剑桥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通常我们印象中最为稳定的工作,比如会计、银行职员、政府职员,被机器取代的概率分别是96.8%、97.6%、96.8%。看起来,越是稳定的职位,反而越是高危职业。

  而诸如具有创造力以及需要与人沟通的职业,则安全得多,比如艺术家、心理医生和老师被取代的概率,分别仅有3.8%、0.7%和0.4%。

  机器使得人类工作效率增加

  看到这些数据,有人会因此而懊恼。如何避免在智能时代被机器人所取代,成为时下最时髦又最让人心烦的事情。但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为此担心焦虑或是恐惧吗?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些数据的确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的确有一些职位会被机器取代掉,这种趋势,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在发生,只是现在变得更快、影响范围更大。在这种形势之下,我们可以做什么?面对大趋势的转变,个人的努力几乎毫无作用。但如果我们被取代,我们可以做什么?去捣毁机器人?对不起,恐怕这个时代的机器人,更多的都是你看不到、摸不着的,就像iPhone手机里的Siri一样。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我们马上转行去那些“被淘汰率”低的行业,我们去学习新的技能。这的确是一种方式。但我们能做的,是否就仅仅局限于此,或者说,我们的目光与思想所及,是否只能着眼于此。

  不妨回到19世纪末的美国,那时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工作3000个小时。这意味着平均每个自然日要工作8.2个小时。如果周末都休息,那意味着工作日平均要工作11.5个小时。而现在呢?21世纪初的美国人每年要工作1900个小时,这意味着每个美国人每个工作日平均只要工作7.28个小时。但每年1900个小时,并非美国人工作时间的最低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只要工作1800个小时。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十几年间仅仅增加的100个小时,却让同期的生产力几乎翻了一番。

  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类的工作时间,总体上越来越少;二是人类的工作效率与价值转换,是越来越高。这中间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机器的加入,以及与此相关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所以,既然我们的工作可以交给机器,无论是体力劳动,或是精神劳动,那为什么不呢?如果我们能通过机器的劳动,获取必需的生活资料,那为什么不呢?为什么需要纠结于我们手头上的工作没了?

  别让担忧被AI取代而阻碍生活

  退一步说,即使机器不能完全代替我们、为我们工作,那么机器至少可以在增强人类工作效率,辅助人类更好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因此去担忧呢?

  如果因为担心机器人取代我们的工作岗位、职位,因此而焦虑,这种焦虑对人思想的束缚与造成的损害,恐怕才是现在我们所要摆脱的。科技精英不停地谈论或是炒作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的话题,难道可以改变这种发展趋势吗?与其夸夸其谈,还不如谈谈这种变化来临时,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在谈论互联网时,常常会提及时间的稀缺性。现在,这种稀缺性,某种意义上在机器的帮助下被我们征服了,但我们却因此变得焦虑、烦躁不安,这是正常的表现吗?我们为什么要拒绝承认这种胜利呢。

  是的,现在很多的工作岗位,在未来会消失,可能会有相当部分的人失去工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创造价值或财富,并非仅仅依赖于现在我们目所能及的这些工作。还有更多的方式,一样可以创造价值和财富,比如现在就存在的在问答网站上回答问题。

  如果说机器人时代或智能时代来临,我们需要为某些事情焦虑、担心,那显然不会是机器取代人类工作这件事,而是我们的思想未能与时俱进。思想的束缚,永远是真正阻碍我们进步、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唯一阻碍。(郑伟彬)

+1
【纠错】 责任编辑: 年巍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江西婺源石城古村美不胜收
江西婺源石城古村美不胜收
北京雁栖湖秋日美景
北京雁栖湖秋日美景
江西庐山进入红枫最佳观赏期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江西庐山进入红枫最佳观赏期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松巴藏寨之秋
松巴藏寨之秋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90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