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避免校园攀比释放教育善意
2017-05-13 08:32:42 来源: 法制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避免攀比而禁开私家车入校释放教育善意,是教育担当的具体体现。教育者心中有责,才能于细节之处见真情

  “参加这次家长会的是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家长。平时,我们发现一些家长有的开卡车,有的开保时捷,但绝大多数是骑电瓶车。为了避免攀比,学校规定开家长会时只允许电瓶车进入校园。”5月11日,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告诉媒体(5月12日澎湃新闻网)。

  学校禁止家长开家长会时开车到校,其意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庞大的车流量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引发管理混乱;二是家长会的集中交流,易让孩子产生攀比的心理。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孩子家长步行而来,有的家长骑电瓶车而来,有的则开着豪华车。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如此巨大反差会诱发攀比的心理暗示。最后,从绿色出行的角度去倡导,学校此举有提升教育功能之义。

  或许有人说,禁止家长开车进入校园来避免攀比,如此做法未免末本倒置。因为经济水平不一样,家庭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避免学生攀比当属“平日之功”,应当润物无声地加强学生平时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孩子拥有了良好的思想辨识与价值认知,心无攀比之意而保持理性与客观,即便其置身攀比之风盛行的环境中,也能淡然视之,反之亦然。不过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非没有载体和形式。若没有环境的营造和导向上的辅助,“平日之功”又该如何实现?学生“不攀比”的价值观又该如何形成?

  看看当下,攀比之风盛行,就连很多未成年人也加入其中。比如,重庆大渡口区一所中学高二男生洋洋(化名)嫌弃妈妈接自己回家的车是几万元的便宜货,让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要求妈妈以后接自己时换一辆好车。摊上这样的熊孩子,这位母亲不得不硬着头皮向闺蜜借车。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73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多达96%的人直言当前青少年普遍爱攀比,其中52.6%的人觉得这样的人“非常多”。

  事实上,攀比并非青少年固有的价值问题,而是从成人世界的泛化开始,成人的言行对孩子有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最常见的场景是,在一个家庭之中,有父母经常会拿别人家来进行比较。“瞧人家又购大户型了”“别人家的孩子又考了100分”等这样的话不绝于耳。如此,孩子必然受到影响而“特重面子”,以至于出现了“农村父母去看城里读书的孩子,孩子为了不丢面子而拒不承认”,还有孩子的某种攀比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采取杀亲或者自残这样的极端行为。这些固然都是极端的个案,但足以说明攀比之风的泛滥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回过头来看,这所学校以优化环境、避免引发攀比为出发点,禁止家长开车到校,用意良善也并无不妥。笔者认为,此举不但照顾到孩子的心理,也对家长起到提醒与教育的作用。应该让家长意识到,攀比之风的形成与自身行为相关,须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并把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好。

  育人者,当以人格塑造作为首要目标,否则孩子们真可能成为“垮了的一代”。避免攀比而禁开私家车入校释放教育善意,是教育担当的具体体现。教育者心中有责,才能于细节之处见真情。若每一位教育者都具有这样的责任意识,相信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才不会走偏。(堂吉伟德)

+1
【纠错】 责任编辑: 年巍
相关新闻
  • 谁让运动会变成“攀比会”?
      从运动会到毕业旅行,家长们看着孩子妆容精致、装备高级,仿佛自己“与有荣焉”。如果家长在物质供应上不断比拼、较量,而不是言传身教、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还能真正健康成长吗?
    2016-11-11 16:38:32
  • “书记吃肉我们喝汤”腐败攀比并不是个案
    聽 聽 聽 聽日前,四川南充原副市长邹平因受贿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等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
    2015-08-26 16:44:05
  • 学历歧视的背后是用人门槛的攀比
    聽 聽 聽 聽在现实招聘过程中,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他们首先看的不是人的能力,而是人的学历— —是211 ,还是985 ?如果不是,对不起,你根本没有入围的资格。
    2015-05-11 19:59:48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雨后西湖
    雨后西湖
    风起云涌东天山
    风起云涌东天山
    甘肃黄土高原近百亩牡丹竞相绽放 游人赏花游园
    甘肃黄土高原近百亩牡丹竞相绽放 游人赏花游园
    贵州多地现日晕景象 美图刷爆朋友圈
    贵州多地现日晕景象 美图刷爆朋友圈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09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