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消息,诗人余光中14日在高雄去世,享年90岁。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1950年迁居台湾,直至1992年才首次应邀回大陆。他的著名诗歌《乡愁》,在海内外华人间广为传诵。
诗人生平:曾阔别大陆40余年 《乡愁》被广为传诵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重庆读中学。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广为传诵。
1974年至1985年,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1985年后定居高雄,在台湾中山大学任教,去年退休。
1992年,余光中首次应邀回大陆。虽然不是小时候的故乡,但看到的北京的胡同、故宫和梁启超故居,还是十分亲切。他真正回故乡是2000年,当时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感慨万千。
余光中说:“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
20余年来,余光中回大陆60余次。到了山东、湖南、湖北等很多“小时候都没去过的地方”,写了许多关于返乡的诗。他说,大陆变了,人口多了,道路也顺了;故乡的菜、方言还保留,可是有些自然环境已经改变。
文学成就:擅诗、散文、评论、翻译 出版著作近百种
余光中擅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其“四度空间”。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在华文世界已出版著作近百种。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多篇诗作更屡经罗大佑等人谱成歌曲传唱。
余光中早年因战祸颠沛流离,却无碍他在文坛崭露锋芒,1949年转学到厦门大学,至来年5月来台湾之间的短短时间里,就发表了6、7首诗作、7篇评论和2篇译文,展露不凡文学才情。
余光中先后主持多种文学刊物、文学奖,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是当代华文世界经典作家之一,对台湾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
梁实秋曾评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评论家张瑞芬曾说:“谈到台湾现代主义时期的散文,余光中和他的‘逍遥游’诸作最被推为代表。”显见余光中散文在上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盛行时期的重要性。
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通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着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
资料图:诗人余光中和夫人范我存女士。(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个人生活:与妻子结婚61年 几乎没吵过什么架
诗人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婚61年,去年庆祝钻石婚,两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补。诗人对美满婚姻的心得为: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
范我存小名“咪咪”,是余光中的远房表妹,两人相识超过七十年。余光中曾说,钻石婚必须两个人合作,如果其中有人先走,无论是离婚或早夭都不能成,得两个人都长寿,且不分离。
结婚61年,夫妻几乎没吵过什么架。范我存说,因为彼此的兴趣、价值观差不多,这可能与成长经验有关,两人都是童年逃难,历经抗战、内战。“我们是抗战儿女。”也许是经历过那一代日子,对很多东西都比较珍惜。一直到现在,两个江南人私下说着话,用的还是四川音。
余光中表示,结婚的理想是追求幸福,是妥协的艺术,各让一步。夫妻曾为十几对新人福证,他总会准备一本英国剧作家王尔德的喜剧中译本“理想丈夫”,勉新人相互体谅,白头偕老。
去年余光中曾不慎跌倒,颅内出血住进加护病房,之后康复出院。今年10月23日,台湾中山大学刚为余光中庆祝90大寿。当时,余光中摇摇头不想当人瑞,却是提起《战国策》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的路才艰辛,希望能够健康写作,再出2本书。
夫人范我存表示,活到90岁,最大的感触是“有些朋友都走了,世界很多变化。”看着多元化的社会议题,夫妻俩也会有一些喟叹。两人生活很平实,规律写作,天气好时会到爱河散散步。
-
余光中病逝 《从杜甫到达利》成遗作
与余光中相交逾40年的台湾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闻讯悲痛,表示13日晚还与家属联络,知道余光中正要从加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没想到14日便辞世,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2017-12-15 08:22:02
-
“我的诗歌,不只是《乡愁》”——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乡愁”刷屏了。这一天,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2017-12-15 07:09:37
-
诗人余光中病逝台湾 “乡愁”成绝响
2017年12月14日,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在高雄医院病逝。2017-12-14 23:43:56
-
家长“持证上岗”,你赞成吗?
2017-12-14 09:53:37
-
令人振奋!盘点中国高铁六大系列列车
2017-12-14 09:55:23
-
互动征集丨2017,你的年度关键字是?
2017-12-14 09:53:37
-
有机会升职加薪,这些大动作与你有关
2017-12-14 10:21:55
-
【摄影征集】一起去看2017的那些美好
2017-12-14 09: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