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一个人的“防忽悠”公司,防得了谁?
2017-12-05 08:40:58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陈杰一个普通人能够义务去做的事情,有些更专业、更应担起职责的职能部门,是不是也该主动去做、做得更好呢?

  16年前,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把东北方言“忽悠”,说成了全国人民熟悉的流行语。16年后,成都人陈杰因为父母深陷“忽悠”陷阱,愤而成立“防忽悠”公司,帮老年人做起了咨询和代理投诉服务。

  当小品中的情节照进现实,一种魔幻感、荒诞感跃然纸上。这个全称为“成都保护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防忽悠企业,堪称黑色幽默,因为创始人陈杰连自己的父母都没保护成。

  过去6年来,陈杰的母亲共花了80万元投资了6个“项目”,结果发现6个项目全是忽悠人的。现在母亲半身不遂卧病在床,父亲陈光荣(化名)却开始在上当受骗的路上越走越远。

  陈光荣不让妻子去正规的医院治疗,而是从自己参加的一个“老战士俱乐部”里请“中医专家”到家中看诊,吃俱乐部带回的“保健品”。根据调查,这个所谓的老战士俱乐部,实际上主要以虚构修建老战士休闲养老住宅区的名目吸纳资金,并推销各种保健品。

  不得不说,陈杰愤而大战“忽悠”的举动,虽然精神可嘉,却很有一点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感觉。更何况,因为完全义务服务,没有收入来源,个人也没有太多的维权能力,陈杰打开的这把“保护伞”能撑多久,都是一个问题。

  “忽悠”听上去轻描淡写,但它的法律本质却是诈骗。“忽悠”所造成的后果,轻一点的是损失少量钱财,就像买了拐的范伟,大不了自认倒霉;严重的却会导致人财两空,甚至家破人亡。

  可以说,不同形式的诈骗行为,正以迅猛的势头向人们猛扑过来。而这其中,生活圈子相对狭窄、缺乏识别能力的老年人更是成了诈骗者“偏爱”的对象。一项调查表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容易上当受骗,占受骗总人数的62%。并且由于爱面子、缺乏求助渠道等原因,他们往往不愿声张,宁愿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也许,正是基于此,陈杰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成立“防忽悠”公司。但是,面对无孔不入的诈骗网络,单凭一人之力,要想撑起这把防骗“保护伞”显然太不现实了。

  更为实际也更为有效的,是织密法律之网,加强对诈骗行为的打击;重视思辨能力和财商教育,增强公民的防范能力等等。如此,才有可能“天下无骗”。

  而再进一步追问,陈杰一个普通人能够义务去做的事情,有些更专业、更应担起职责的职能部门,是不是也该主动去做、做得更好呢?要知道,很多所谓的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不是简单的忽悠,而是赤裸裸的利用信息差进行诈骗,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土土绒)

+1
【纠错】 责任编辑: 年巍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西成高铁首发乘务组亮相
西成高铁首发乘务组亮相
印尼:密切监视巴厘岛火山动态
印尼:密切监视巴厘岛火山动态
浙江乌镇夜色美如画
浙江乌镇夜色美如画
湖南桂阳枫林红了 染红空间美不胜收
湖南桂阳枫林红了 染红空间美不胜收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205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