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故宫扩大无形开放更重要
2017-11-30 09:00:3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在近日举办的故宫“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在主题发言中透露,经过不懈努力,明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超过80%。单霁翔介绍,故宫的南大库也将在2018年五一前开放,作为故宫集中展示“非紫檀即黄花梨”的明清家具馆。(11月29日《北京青年报》)

  今年初,单霁翔在“故宫讲坛”第一百讲上曾透露,到2025年,紫禁城开放面积将达到85.02%。现在提出故宫开放面积明年要超过80%,不知是不是又摁下了“快进键”,但可以看出,故宫扩大开放面积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故宫扩大开放面积,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鼓励所有文物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并提出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对公众开放。实际上,国家文物局已多次强调扩大文物资源社会开放度。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开放的文物建筑才富有生机,才能更好地感染民众心灵,激发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有人可能担心,故宫扩大开放面积后,会不会对文物保护带来伤害?很难说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在现实中的确看到,一些文物建筑在开放后出现了损伤,即便故宫也曾经发生过一些公共事件。但是,挑战并非不可化解,只要拿出扎实的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伤害。还应该看到,文物并不是封闭起来就能得到最好保护,想想过去,很多文物建筑“养在深闺无人识”,还不是一样受到了伤害。开放就是保护,在开放中保护,这样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太多证实。

  值得一问的是,故宫的扩大开放面积,到底是为了文化而来,还是为了效益而来?诚然,这些年来故宫很红很热,但在不少游客心中,还只是把故宫当作一个旅游景点,而不是一个文化符号。换句话说,一直以来,在很多游客看来,故宫与其他一些景区,并没有太强的辨识度。如果故宫的扩大开放,只是延续着景点的脉络,而没有上升到文化的谱系,这样的扩大开放,意义并不很大。

  故宫的开放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开放,以扩大开放面积为主;一种是无形的开放,以提升文化影响力为主。对于故宫来说,扩大有形的开放并不容易,扩大无形的开放更不简单。扩大有形的开放与扩大无形的开放并不矛盾,两者有着同样的逻辑起点,扩大有形开放也为扩大无形开放提供了条件。人们希望故宫能够成为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第二教室”,能够成为广大民众浸润传统文化的鲜亮舞台。故宫有这样的实力,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些年来,故宫在无形开放即提升文化影响力上下了大量工夫,比如,故宫推出的各种文创产品都为人们津津乐道,这是值得点赞的,也给其他文物建筑与文化遗产带来了启迪。鉴于文化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鉴于故宫在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故宫还需要做出更好的示范,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开放面积显然是一个起点,让故宫的文化符号更加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现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的繁荣兴盛,不只宏观叙事,需要具体努力。故宫扩大开放面积具有文化意义,相对于有形开放,故宫的无形开放尤为重要。人们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故宫,故宫也正走在更加开放的道路上。希望并且相信故宫会在文化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东原)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若虎
相关新闻
  • “网红”故宫,没有“冷宫”
    文化蓬勃发展,传统生生不息,还需要拆掉更多的“门槛”,还需要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更多的人走进来,让更多的文化走出去。
    2017-11-27 08:58:52
  • “故宫服务”不妨在全国景区推广
    景区服务质量不仅关乎景区形象,也关系一个地方的形象。所以,改进服务是各地景区管理者的共同使命。
    2017-10-18 08:44:49
  • 600岁的故宫也可以“萌萌哒”
    文化的脉络承载于卷轴、瓷器、古建筑等文物之上,其生命力却在民间,在人们的认同里。
    2017-10-13 08:44:29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小火车展看“纽约”
小火车展看“纽约”
菲律宾手工开矿人生活实录
菲律宾手工开矿人生活实录
航拍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航拍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叶色斑斓
叶色斑斓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03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