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找准自身定位比争论“留学值不值”更重要
2017-10-17 10:45: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如果留学者们都能抛弃盲目留学和“留学成功论”的观念,找准清晰的定位,为自己而留学,那么“留学归国后找不到工作”的抱怨,自然会少很多。

  日前,舆论场上再次出现有关“留学生归国就业受挫”的热议。据《春城晚报》报道,在采访多位留学生后发现,“他们普遍认为留学是宝贵的人生经历,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受访者都表现出巨大的心理落差”。

  花钱去海外留学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从个人的角度看,才能得到精准的答案。从社会角度考察,留学回来后产生的“落差”的根源首先在于过去人们对留学看待过高,以至于形成了“留学是成功前提”的思维定式,甚至以为在留学的“金字招牌”下,能在国内轻松就业。

  毋庸置疑,留学生群体及其带来的新思想、新文化与新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发挥了重要意义。暂不说更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前往欧美发达国家留学,一度被看作精英群体的“主流行为”,学成归国的年轻人也与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融为一体,留学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紧密相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尤其是留学的性质从官派留学为主到多元化留学格局的变化,留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

  事实上,留学是否合适,与个人的选择、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环境有关,不宜单纯地支持或批评。媒体对这类话题进行报道时,总会举一些极为特殊的例子,但这些例子却未必有代表性。人们往往会受到舆论引导的影响,将个别问题扩大为整体问题。观察社会群体的情况,还是用调查数据说话更合理。

  据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今年8月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认为留学收益小于成本者只占 27.3%,其他被调查者认为留学值得或收益与成本相当。所谓的“留学不值”“留学回来找不到满意工作”之类的言论,只占据一小部分。因此,有意留学者,没必要因为别人的情况来限定自己的选择,评价标准不在外界,而要从自己切身的需求出发去考量。

  基于这种考量,留学与就业的问题也应从留学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好选择那些与其留学背景匹配的工作。在《春城晚报》的报道里,有留学香港的学生表示“找不到对口工作”“父母一直希望我回来后考公务员”,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准自己的优势。还有艺术类专业的留学生从俄罗斯学成归国后,总想以硕士身份与国内博士一起竞争高校教职,结果“丝毫没有优势”,这也是观念偏差导致的问题。放着留学群体对口的外企、创业等领域不去,非要用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竞争,遇到挫折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与其耽于“留学到底值不值”的争论之中,不如认清现实环境,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一条最合适的道路。如果留学者们都能抛弃盲目留学和“留学成功论”的观念,找准清晰的定位,为自己而留学,那么“留学归国后找不到工作”的抱怨,自然会少很多。(黄帅)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若虎
相关新闻
  • 不要再天然认为“海归”就该拿高薪
    我们没必要妖魔化留学这件事,不过“海归”不再神秘也已经是常识,“海归”这些年在国内的待遇,不是天堂跌到了地狱,只是从梦境回到了现实。
    2017-09-28 08:39:05
  • 花那么多钱出国留学,为什么外语还是一塌糊涂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今天任何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都要高于三十年前。但有趣的是,这样的环境并不意味着留学生能接触更丰富的外部文化。我所谈及的语言问题只是这一隔离现象的某种表现,不仅关乎中国留学生,还关乎日本、韩国、印度乃至欧洲留学生。通过反思这一机制,我们或许能反思更宏观的社会问题。
    2016-12-23 08:41:31
  • 不必放大留学低龄化的风险
    中国教育在线22日发布《 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留学生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以中学生为主体的低龄留学生发展迅速。
    2016-10-24 08:56:40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大熊猫家族迎新客
北京大熊猫家族迎新客
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
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一名红通逃犯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一名红通逃犯
江苏阜宁上演“千人鱼宴”
江苏阜宁上演“千人鱼宴”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8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