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公开“追赶藏羚羊案”的查处信息很有必要
2017-10-10 09:24:3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8日晚,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公布了“越野车追赶藏羚羊”的最新调查结果,并依法对7名涉事人每人处以15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共计105000元。

  “越野车追赶藏羚羊”是此次国庆黄金周中比较重要的新闻。6日,网曝“两辆白色越野车追逐、碾压藏羚羊,致使数只藏羚羊受伤、死亡。”对此,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回应,事件发生在5日下午的保护区内,并未造成藏羚羊受伤或死亡。事发后,保护站已对涉事司机进行了处理。但对于“(处理的)具体情况不便透露。”这样的回应引发了舆论的不满。

  现在,此案的处理情况终于“信息公开”了。第一,公布了经调查确认的违法事实:涉事人员郝某某等7人,乘坐2台白色越野车自驾游,进入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羚羊栖息地,追赶藏羚羊群拍照,时长1分多钟。涉事的7名人员,未经批准离开公路,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公布了处罚的法律依据和处罚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相关条款,对7名涉事人员每人罚款10000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条款,对7名涉事人员每人罚款5000元。

  此外,西藏林业厅官员还顺带宣传了关于藏羚羊保护的知识和法律,例如随意追赶藏羚羊,受到极度惊扰的藏羚羊会以极限速度奔跑,奔跑中心肺功能会出现衰竭现象,严重的会出现肺动脉破裂引起死亡。

  我觉得这样一个信息公开实在好得很,甚至没有任何负面作用。回过头来看,反而是原来官方所谓的“不便透露”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态度。

  现行的《行政处罚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都没有规定要对行政处罚进行保密的规定;相反,《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而从实际效果看,公开行政处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更可以借助典型案例进行普法,可以宣传关于藏羚羊保护的有关知识。例如,对于藏羚羊的保护,到底哪些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违反了法律将受到怎样的处罚,可能许多人不甚了解,利用对违法案例的处罚进行讲解,正是一个以案说法的好机会,没必要搞“保密”。

  公开对违法者处罚的案例,会不会涉及隐私权?这也无需担心。一是,为了公共利益而侵犯隐私权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保护藏羚羊恰恰是保护公共利益;二是,即使如此,还可以采取措施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例如在公布案件时不透露当事人的信息,只就案情和违法情况、处罚结果进行通报,有利于社会吸取教训。现在正是这样操作的,并未损害当事人的隐私权。

  而如果此类案件“不便透露”,就可能让事情走向反面,人们会怀疑背后有什么“猫腻”,例如质疑是否存在枉法畸轻,或者虚假处理的情况,甚至有涉事司机花钱免灾,或者保护区隐瞒真相呢?再比如,是不是挂着沪牌和苏牌的两辆越野车“来头很大”“后台很硬”,于是没有处理、不了了之?真相不露面,“假想”自然会随意奔跑的。

  现在,对于追赶藏羚羊事件的处理实行了信息公开。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并且确认,今后,所有的行政处罚案件,只要是成为公共事件的,政府都应该主动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公开违法事实、处罚结果和处罚的依据,当然可以考虑尽量保护隐私权,对当事人的其他信息予以保密。“不便透露”“无可奉告”之类的说法应该从政府的日常用语中消失。(殷国安)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若虎
相关新闻
  • 藏羚羊不会说话 但法律该替它们做主
    追赶藏羚羊事件一直在发生,而且一直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论起其中原因,违法成本太低想必是一个重要因素。
    2017-10-10 08:57:59
  • “追赶藏羚羊”被罚10.5万:惊扰就是伤害
    对珍稀野生动物来说,近距离拍照本就是种惊扰,而惊扰本身就是伤害。真要爱惜这些野生动物,正确打开方式应是尊重其天性、遵守野生动物保护规则,而不是为了满足快感制造伤害。
    2017-10-10 08:57:58
  • “越野车追逐藏羚羊”不可原谅
     保护野生动物,其实不只是在肉体上不伤害像藏羚羊这样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同样也包括在动物福利层面不打扰这些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2017-10-07 08:09:34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丰收的田野
丰收的田野
内蒙古甘肃等地出现降雪
内蒙古甘肃等地出现降雪
飞阅唐山湾月坨岛
飞阅唐山湾月坨岛
玩转全球之遥远的风景
玩转全球之遥远的风景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77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