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张蕴岭:“一带一路”体现中国“新型合作发展观”
2017-04-28 09:11:1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4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在“新闻茶座”上发言。新华网记者 栗一星摄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栗一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27日在中国记协举办的新闻茶座上,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阶段”为主题,与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港澳台记者和内地记者进行交流。

  张蕴岭表示,“一带一路”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响亮的名词,不仅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视,也成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会议上的“高频词”。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是为了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达成务实成果。

  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张蕴岭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不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一是由于中国的产业规模太大,不容易转移;二是大规模转移产业会影响就业,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全世界都重视环境保护,其他国家也不会接受落后的产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既要调整经济结构,又要拓展市场。而陆地和海上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通过陆海连接,共建新的经济发展带。

  张蕴岭说,“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的“新型合作发展观”。它不同于传统的对外投资道路,是通过改善综合的发展环境,纠正国内、地区以及世界发展不平衡。“对外投资是基于对外开放,但事实表明,光有开放不行,还需要合作。譬如这些国家对外开放了,但是路谁来修?居民的综合设施谁负责改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什么是合作发展?合作发展与传统意义上的援助又有何不同?对此,张蕴岭强调,合作发展提倡和推动的是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要把中国发展的能动性与外部世界发展的需要连接起来,把各国国内规划与外部建设连接起来,把本国资源能力与国际融资支持连接起来。利用中国的优势和经验,培育其他国家的发展能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中国的企业也有机会搭上其他国家发展的列车,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他说,“一带一路”是百年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决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差异、风险等的确存在,但我们仍应“知难而进”,在推进时让“志同道合者先行”,将困难少、风险小的项目先做起来。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这对“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大考验。但也要看到,“逆全球化”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伴生物,这一思潮也给“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机遇。

  当天,共有来自境内外48家媒体的共90余名记者出席“新闻茶座”。外国媒体记者和驻华使馆外交官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俄罗斯、匈牙利、塞尔维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等15个国家。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陈璟春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云台春色美
    云台春色美
    杜鹃花开
    杜鹃花开
    飞“阅”雄安新区
    飞“阅”雄安新区
    【图片故事】“飞刀侠侣”
    【图片故事】“飞刀侠侣”
    0101601700000000000000000111039412957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