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警惕新形式主义:行政“假作为”
2017-04-10 10:51:49 来源: 半月谈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水面蜻蜓:脱离实际的“假作为”

  有些上级部门脱离实际,不仅自己“假作为”,有时还逼得基层也“假作为”,一些基层干部说起来一肚子委屈。

  有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急于求成导致“假作为”。一位基层领导告诉记者,其上级部门提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通知下发没多久,就要求上报整改成效,排名靠后的还要挨批评。这名领导说,软弱涣散基层组织非一日而成,班子重组、整改都有程序,需要一定时间,绝非一蹴而就。但面对一些部门“早上栽树、下午就要乘凉”的做法,基层不得不“假作为”,“拨几万元把办公场所整修一下,再搞点资料摆到里面”。

  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有的“假作为”者丢掉了这一法宝,导致制定的政策规定不符合基层实际。

  “决策拍脑门,执行拍胸脯,失误拍屁股。”一位县级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告诉记者,省里职能部门下拨专项经费购买图书,严格规定书目和数量。然而,政策制定者并不了解适合低龄孩子的图书有限,一到三年级的教学点为了凑足规定的数量,不得不采购初高中学生才能读的书,有的则索性同一本书采购几十本。“书大多用不上,一买回来就锁进柜子。”这名分管领导不得不以“假作为”应对,她让学校用项目款采购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电子图书,上级部门来检查时,就从已经采购的学校紧急调书应付。

  若缺乏调查研究,好经也会被念歪。作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工程,近年来财政对农家书屋加大投入,但是一些地方书籍配备缺乏针对性。有一个村庄靠天吃饭,没有水源可供灌溉,村中数十户人家要到几公里外买水吃,农家书屋里却摆放着《无公害水稻安全生产手册》《大宗淡水鱼养殖技术200问》等。

  还有的则是习惯了命令式工作方式,只管发号施令,不管如何落实,导致具体做事的干部也不得不“假作为”。某县一名干部到贫困村扶贫,按照当地规定,他每月绝大部分时间要驻在村里。“一方面要精准扶贫,一方面原单位的活一点没少,咋可能长驻?”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有部门到一贫困山区暗访,问扶贫干部在哪里,贫困户抬手一指墙上的联系卡说:“扶贫干部在墙上。”

  “政策不接地气,只会是上面喊一喊,下面动一动。”一名乡党委副书记告诉记者,上级部门提出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为村里修建了垃圾池,清理了臭水沟,村民拍手称赞,但做着做着就变味了,提出要打造菜园、果园、花园“三园”美化工程,要求村里花钱买铁丝扎篱笆。他告诉记者,一个村光铁丝就要几十万元,村民坚决不同意,开始抵制,在这种情况下,乡里也只能搞个点应付应付。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等,给此类“假作为”者敲响了警钟,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定出台机制,关口前移,事后加大督查力度,并对相关负责人予以追责。

  套路高手:怕丢官帽的“假作为”

  当前基层反映强烈的是一种没有任何作为的“假作为”。这种“假作为”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喊口号很积极,行动上难见影”,堪称“套路”高手。

  ——套路一:“太极推手”。某省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要办理互联网牌照,材料做了170多页,耗了8个多月没有办妥。省政协的一名干部道出其中猫腻,这家龙头企业从事农业传统产业,要申请的互联网牌照又属于新兴事物,在管理上存在多个部门都负责、又都不负责的情况,于是出现各部门“打太极”的现象。

  此类“假作为”者普遍有这样一种心理:干得多容易出错,出了问题要追责,索性一推二拖三绕着走,不担当不较真,应付了事。

  某省做了关于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企业反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行政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乱罚款和索拿卡要等乱作为现象明显减少,但不敢担当现象相对突出,有的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层层请示,不是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难题,而是抠条文、“踢皮球”。企业感慨“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事情还是不好办”。

  ——套路二:“光说不练”。之所以玩此套路,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卸责任。开会等于落实,发文等于做过。中部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二级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上级部门频频发文、发通知,下发后也不做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至于下面做没做就不管了,反正出了事,已经下发文件了。”这名负责人说。

  开会、发文成为此类“套路”高手推卸责任的良方。某县一位领导告诉记者,以往分管领导可以解决的事项,现在因为怕问责,往往要上升到县委常委会来讨论。布置工作也习惯于召集相关部门到会议室开会,至于会议的落实情况则不闻不问。然而,每当其分管的工作出现相关问题,便找出当时的会议记录,按照开会时的分工情况,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套路三:“消极应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问题的解决要有“涉险滩”的勇气和“啃硬骨头”的担当。然而,现实中总存在这样一类“套路”高手,怕惹事、怕得罪人,习惯遇事绕着走,不敢动真格,致使一些制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伤害群众利益的现象长期存在。

  2016年,某县工业园区多家企业违法排污,导致自来水异常,一度引起当地群众恐慌。当地纪检部门调查后通报,该起事件性质恶劣,从事前到事后,涉事部门工作消极应付,本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尽早解决,从上游到下游,监管层层放水;本可以避免的事件没有及时避免,从“执法”变“执罚”,责任严重缺位,本应关停的企业没有依法关停。

  【专家点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真抓实干是一种作风,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纪律。狠抓改革落实,应聚焦一个“实”字。与此同时,还应尽快厘清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对基层公职人员履职既有约束又有激励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容错纠错机制,为愿干事、干实事、多干事的人解除后顾之忧。(半月谈记者 刘健 李兴文 高皓亮)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野外实战 磨砺“刀锋”
野外实战 磨砺“刀锋”
闹鱼灯 迎元宵
闹鱼灯 迎元宵

01016024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78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