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展出的龙须草编织工艺品。新华网发 刘昱摄
新华网长沙9月28日电(刘扬)一束草,胡晓琴和非洲天涯变咫尺。1988年援非工作中,胡晓琴从湖南省临武县双溪乡(现为舜峰镇)大岭村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教当地妇女草编技艺。
“临武有用龙须草编席子、帽子的传统,把这些技术教给当地妇女,她们就有了谋生的手艺。”胡晓琴清晰地记得,那时当地很落后,“没有工厂,商店里也没什么东西买”。
胡晓琴所参加的援非项目两年一届,每届20名学员。此后四年多,先后有40名学员学成出师。“她们从零基础,到能独立编织收纳盒、背包、钱包等日常用品,再到能编织商品售卖。”胡晓琴说,看得到的是学员们的成长,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中非情谊。
2019年,胡晓琴再次来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让她欣喜的是,当年的学员靠草编手艺改善了生活,并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学员。
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展出的发制品。新华网发 刘昱摄
在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内外贸融合馆,邓玫瑰向观展客商详细介绍着邵阳市元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发制品。
“我们公司生产的发帘、假发制品主要销往南非、尼日利亚。”入行3年多,邓玫瑰对非洲和中非贸易认识在不断变化。“以前觉得假发在非洲怎么会有销路,后来知道假发是非洲朋友们的装饰品,聚会、跳舞都会戴。”邓玫瑰说,现在公司每月向非洲发3-4个货柜,约6-8万套(个)假发(发帘)。
邵阳市发制品行业协会统计,邵阳现有发制品出口实绩企业60余家,产品涵盖发条、发套、发饰和工艺发等3000多个品种,协会也正在引导企业参与中非经贸合作,打造发制品产业高地。
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室外机械展区。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对非洲,三一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三一的国际化就是从非洲起步的。”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说,三一的首个出口订单是2002年销往摩洛哥的4台平地机。
20年间,14230台三一挖掘机、混凝土泵车、起重机进入非洲大陆。与此同时,梁稳根愈加强烈地感受到中非之间浓浓的兄弟情谊、非洲经济蓬勃的发展活力、中非经贸广阔的合作前景。
一束草、一缕青丝、一批机械……非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近四年湘非进出口贸易保持18%以上的增长率、贸易伙伴国达50多个,中国连续12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服务贸易、中国对非投资、基础设施合作、对非发展援助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