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9/ 24 15:41:04
来源:新华网

湖北当阳:现代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字体:

  粮食总产稳定在50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56.79万亩;51家宜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2家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粮油、水产面积和产量稳居宜昌前列,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增加值排在宜昌前列,三农综合考评连续9年跻身全省“十强”…… 

  今年,湖北省当阳市农业农村工作以全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支持畜禽、水稻、水产品、柑橘、绿色蔬菜、鱼腥草、食药百合、石榴等细分产业融入绿色食品大产业格局,提升强链、致富、增值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坚强支撑。 

  特色产业助增收

  村道弯弯,雾气氤氲。9月18日,当阳市玉泉街道金沙村十分热闹,一车又一车红薯从这里销往海外。

  “每天要运出1.5万斤,我们的红薯不愁卖!”说起红薯的销路,金沙村村民们信心十足。放眼望去,金沙村的红薯地里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经过机械化收割作业后,一堆堆“破土而出”的红薯摆满了田间地头,这些红薯果形饱满、色泽诱人,村民正忙着捡拾装箱、搬运上车。当阳市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东红在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王东红介绍,红薯种植业是当阳特色产业。去年,王东红和广东省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精选优良品种,连片规模种植。因红薯颜值高、口感香甜,完全达到了外贸出口的检测标准,远销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更令人兴奋的是,原来几毛钱一斤的红薯卖出一块多的价格。村民们看到了收益,纷纷跑到王东红这里“取经”。目前,村子红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亩。

  “现在亩产2500公斤左右,每亩地能比过去增收2000元左右。”王东红说,只要农产品品质好,就有销路、能赚钱。眼看今年的红薯销售火爆,王东红已经制订好了新的计划:“明年,我们要依托当阳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响自己的牌子,真正形成稳定的增收致富产业。” 秋日里的金沙村,一串串红润硕大的红薯映红了村民的笑脸,更为村民们带来了“香甜”的幸福生活。

  集约化经营提效增收

  9月17日,仲秋的当阳市草埠湖镇楚湖村,阳光依然火辣,闷热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玉米的清香。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几台大型收割机缓缓前行,转眼间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就变成了铺满秸秆的空旷地。眼下正值农忙,却只见三三两两的村民们围坐在树荫下当“监工”,闲聊家常。

  “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是种田的好帮手,我们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了。”草埠湖镇楚湖村村支部书记邢汉生黑红的脸膛上透着自豪。

  邢汉生还是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这家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实行品种、肥料、种植、管理、收获“五统一”,帮助村民耕种管收。从2015年至今,合作社累计托管土地近1.5万亩,流转土地5000余亩,亩平收入1500 元,实现了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统一化。

  “一份土地流转租金,一份劳务工资收入,合作社让不少农民挣了双份钱,我们的干劲更足了。”农机手孙俊华介绍,他家里28亩地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50000元。

  “以前种一亩地,如果风调雨顺的话,除掉农药化肥、收割机耕等其他费用,一年折算下来,每亩纯利只有几百元。如果遇上自然灾害,一年就白干了。”孙俊华认真地算着这笔账,“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每年每亩可以得到500元的租金,还不必承担风险。此外,我还在合作社里打工挣取劳务费,每年可以得到20000块的工资,这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在楚湖村及周边村,不少村民像孙俊华一样,既把土地入股或流转给合作社,同时又在合作社务工。

  家门口就业稳增收

  9月19日,当阳市坝陵街道天天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农忙时期。10余名村民各司其职,对收购的鱼腥草或清洗分拣,或过秤打包,或搬运装车……欢声笑语间流露出收获的喜悦,嬉闹的孩童在一边玩耍。

  “像我这么大年龄的人,到哪里打工没人要,也干不起什么重农活。我就在家门口打包,活儿轻松,一天还有70元左右收入,挣钱顾家两不误。”今年已经74岁的张祖清一边忙着打包,一边高兴地说。

  “我是这里的长期工,离家近,不出远门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孙子上学,在这里心里面很踏实。”村民严伏呈笑着说。

  “再也不用到处找活儿,每天清早忙完家务,几分钟就能赶到合作社上班,我也成为上班族了。在家门口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每天计件算工资,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一定会好好干,多赚钱。”对于这份工作,村民王玉珍感到很满足。

  “在我这里务工的都是本村村民,他们一个月可以轻松拿到2000元。旺季能有3000多,我们主要销售鱼腥草,一天能卖5000公斤左右,全部通过电商销售,目前订单充足,工人们也干劲十足。”合作社负责人李雪峰介绍,现在,村民大多数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家庭重任,加之文化层次不高、劳动能力偏弱,很难实现外出就业。合作社不仅能帮村民销售农产品,还能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的留守人员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稳定增加群众收入。(汪运钦)

【纠错】 【责任编辑:陈剑 】
阅读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403112789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