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9/ 27 17:40:10
来源:新华网

半月谈丨困牛山下,跨越88年的对话

字体:

困牛山下,跨越88年的对话

半月谈记者 李惊亚

  40岁的陈向梅从记事起,经常看到胡须花白的爷爷独坐房前,凝望困牛山。

  1934年10月,作为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进军黔东途中,在贵州石阡陷入敌军重围。红六军团第52团为掩护主力转移,把敌军引向困牛山。战斗到最后,红军指战员砸毁枪支,毅然集体跳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88年来,困牛山下,有默默怀念英烈的战友及子孙,有无悔执着揭开尘封历史真相的党史工作者,还有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奋进的干部群众……他们向困牛山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红军战士看齐,在有形、无形战场上,为信仰、为理想、为国为民,接续奋斗。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怀念

  陈向梅的爷爷陈世荣,原名何步荣,是红六军团18师52团的一名号兵。他生前多次对陈向梅回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困牛山几面山坡密密麻麻都是敌人,到处都是枪炮声、喊杀声,有的战友只剩一只手还在打枪,有的腿断了,有的头破了。他的眼前全是鲜血,只能拼命吹着军号……团长倒下了,营长顶上去,营长倒下了,连长顶上去,带领大家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爷爷说,敌人久攻不下,就押着抓来的老百姓走在前面挡子弹,战友们怕伤到老百姓,只能一步步往后退,最后被逼到悬崖边,大家把枪砸了,死也不当俘虏,死也不伤老百姓,跳下了悬崖。”陈向梅说。

  陈世荣命大,跳下悬崖后竟然没死,被当地人收留安了家。逢年过节,陈世荣都会去困牛山祭拜战友。2000年重阳节,年逾八旬的陈世荣走路都非常困难了,仍坚持要再去看看战友们,陈向梅拗不过他,和父亲搀扶着爷爷一步一步走去困牛山祭拜,原本1个小时的路程,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

  来到一座坟前,陈世荣小心翼翼地把周围的草一棵棵扯净,点燃香纸,泪水朦胧了他的双眼。“过了许久,爷爷喊我到坟前磕头,对我说,‘这是我的战友,也是你的爷爷,你不光是我的孙女,也是他们的孙女,我不在了,你要继续来给他们上香烧纸,永远不要忘记’。”陈向梅说。

  第二年,陈世荣怀着对战友深深的思念,怀着对国家的美好期盼,长眠在困牛山脚下。

  “我想对爷爷的战友们说,青山不老、号声犹在,山河永存、国泰民安。你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你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陈向梅说。

  追寻

  “困牛山战斗这段革命历史,注定不能被尘封,注定不能被遗忘,困牛山革命精神必将发扬光大。”石阡县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杨又铸说。在挖掘和宣传困牛山红军壮举的道路上,他已奔波了21个年头。

  2001年底,38岁的杨又铸来到石阡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在查阅资料时,他发现了关于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的只言片语。出于党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对史实的敏感性,杨又铸意识到,挖掘困牛山战斗历史真相意义重大。

  就这样,杨又铸和几名同事拿上一些必备的生活物品,坐上县城到川岩坝的中巴车,再步行到困牛山,开始了对困牛山战斗史实的田野调查。

  走访中,蔡应举、滕久全、安天明、姚祖华、张著明等见证者,向杨又铸回忆了让他们毕生难忘的困牛山战斗:那天,他们听到“黑滩河沟里枪声嚯嚯地响”,跳崖牺牲的红军“一窖窖”(意思是“一群群”)。

  多年来,杨又铸心怀敬意,走遍了困牛山的每个角落,到贵州省内各大档案馆、博物馆及周边县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失散红军后代、目击者、知情人795人,形成走访调查材料123份8万余字,撰写手稿上百万字。

  200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杨又铸拿出自家准备购买小轿车的10万元,自费出版了《困牛山红军壮举》一书,今年又发行了第二版。“出版这本书,是贵州一批老党史工作者的心愿,那么多红军牺牲在这个地方,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史干部,有责任把这些记录下来。”

  从不为人知到声名远扬,从史料残缺到有案可稽,如今,英雄的困牛山走向了全国。杨又铸说:“如果跳崖红军英烈泉下有知,我想告诉他们,88年前,你们把生留给百姓,把死留给自己,如今,你们英雄的事迹被学习传诵,你们的革命精神将在岁月长河中永垂不朽!”

  传承

  从石阡县城出发,在困牛山高速公路收费站下高速,10多分钟便可抵达困牛山村。道路两边绿草芳菲,红色标语、宣传画随处可见,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贵州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2021年以来,困牛山村接待党员群众4.6万余人次,开展党性教育1300余场次,旅游业、种植养殖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发生很大改观。

  “红军不畏牺牲、革命到底的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代代相传。”困牛山村所在的龙塘镇人大主席雷生说。近3年来,龙塘镇已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36名。

  半月谈记者从铜仁市相关部门了解到,铜仁市以困牛山战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之一,深入挖掘长征资源和困牛山战斗各类史料,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战斗遗址和各类革命文物,对陈列馆的布展内容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长征文化展示点和红色旅游示范点,把困牛山的英雄壮举世世代代讲下去、传下去。

  70多岁的困牛山村村民任明秀学会了用微信收款,售卖特产“神仙豆腐”。她说:“当年红军为我们打天下,现在我们还享着红军的福。感谢红军,不忘红军,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好日子。”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7期)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 谢素香 】
阅读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