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5/ 12 08:42:23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产业有新品 治理出新招 看广西德保乡村振兴闯新路

字体:

  新华网南宁5月12日电 引进的柑橘新品种“探戈”果实挂满枝头,丰产丰收,联农益农成效明显;德福社区“六包六服六自治”新模式,树立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治理的一个标杆;以“非遗+”“旅游+”等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那温村焕发新光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位于广西西部山区的德保县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正在闯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俯瞰柑橘基地。黄少将 摄

  龙头企业带动 柑橘新品种产出新效益

  初夏,柑橘品种“探戈”采摘旺盛期刚过,在德保县海升现代化柑橘产业示范区里,工人们正忙碌着管护橘园,期待来年的丰收。

  “‘探戈’是我们从国外新引进的柑橘品种,每年12月底开始成熟,能采摘到第二年的4月份。这种橘子易剥皮,无核化渣,口感清爽,近年来很受市场欢迎。”德保县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菊说,“知名大型商超直接跟园区签订单,橘子直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据了解,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于2016年在德保成立子公司——德保县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建设德保县海升现代化柑橘产业示范区。园区一期位于龙光乡岜考村,占地2000多亩,主要种植“探戈”橘,2020年迎来首年挂果,实现产量1300多吨,收入突破1000万元。“今年‘探戈’挂果有3000多吨,收入突破3000万元。”黄菊说。

  德保县海升现代化柑橘产业示范区实行“龙头企业+政府+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通过脱贫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租金、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联农益农,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就业4万余人次,通过土地流转受益农户超过2500户,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工人在德保县海升现代化柑橘产业示范区里搬运“探戈”橘。黄少将 摄

  为延伸柑橘种植产业链,在粤桂协作帮扶下,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柑橘贮藏分选包装车间已在龙光乡建成投入使用。

现代化的柑橘贮藏分选包装车间里,“探戈”收获满满。黄靖 摄

  德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秒逢介绍,目前示范区一期二期项目共带动德保县93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贮藏、分选包装项目则带动了32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园区还从种苗供应、种植指导、技术培训、产品销路等方面为德保柑橘产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带动县域柑橘产业快速发展。

  “六包六服六自治” 打造搬迁安置点治理新面貌

干净整洁的德福社区。莫超驿 摄

  德福社区是一个全部以搬迁群众为社区居民的社区,安置着县内12个乡镇的搬迁群众2311多户1万多人,是德保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为了规范社区治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六包六服六自治”模式,即实行“市级-县级-镇级-社区级-楼栋-单元”六级包保、网格化管理,强化思想引导、就学、就业、就医、法律、政务等“六大服务”,通过岗位自设、机构自建、制度自订、人员自聘、薪资自定、账单自管“六个自治”形式进行物业管理。

  “这一模式确保各项事务垂直管理、高效直达,能及时接办群众诉求事项,并且充分发挥了居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在这里生活更便利、安定,能更快融入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德福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韦佳奇说。

黄茂粉老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养老认证。黄少将 摄

  据了解,德福社区目前开设就业、就学、社保、医保、救助、物业等各类公共服务窗口,为社区群众生活、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挂牌成立“农事城办”服务代办点和服务窗口,有47个事项能在社区代办。

  “为促进社区自治、群众参与、资产管理和产业发展,我们成立了德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智慧物业管理。公司还设置物业管理服务岗位30个、公益性岗位130多个,带动5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韦佳奇说。

德福社区打造的“红色物业 五支队伍”。莫超驿 摄

  在德福社区沿街地段,德保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街很是热闹,餐饮、理发、日用品零售等店铺既方便了群众生活,也拓宽了搬迁群众就业面。

  “就业创业街30多个店铺全部都出租了出去,每月收取少量维护费。”韦佳奇说,“社区附近还开辟了40多亩微菜园,分给500户有意愿的居民开垦,收获的瓜果蔬菜可以拿到就业创业街来卖,我们专门开辟了免费的摊位。”

  一系列给力举措,让德福社区成为百色市第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目前,德福社区正以建设清廉乡村为抓手,进一步夯实“清单制”等管理制度,为乡村治理赋能提效。“

  “将管理、服务、权力等条目式、清单式地罗列出来,使基层工作权责更明确、村级权力运行更规范,减少推诿扯皮。”德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岳非平说,“德保县将全面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将清廉元素融入乡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农文旅深度融合 特色村落、非遗项目待焕新光彩

  阳光之下,鉴河水畔,亭台廊阁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黄墙黑瓦的壮族特色民居上,一幅幅墙绘生动明艳……这里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德保县城关镇那温村。

  近年来,那温村结合生态优势,实施村容村貌改造,打造了那温人家旅游景区,推进农旅融合,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蜕变。

俯瞰依山傍水、黄墙黑瓦为主色调的德保县城关镇那温村。黄少将 摄

  那温村党支部书记岑日就介绍,那温村将积极走“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路子,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体验等,不断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我们以‘一地三产业’模式,规划在1000亩油茶林里套种黄金百香果,在百香果树下养殖蜂蜜,目前已种植了50亩百香果,有2000箱蜜蜂;还将增加采摘园里的品种,种植秋葵、辣椒、红薯等。”岑日就说,“同时,继续利用闲田种植四季花卉,打造田园花海,常态化开展唱山歌、打糍粑、包粽子、草编、藤编等民俗文化活动,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内容和可带走的农特产品。”

游客在那温村打造的田园花海里游玩。施永洪 摄

  如何让隘章土布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德保县正在探索的课题。

  隘章土布是一种壮族传统棉纺织技艺,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脱棉、弹棉、染线、绕线、绑机、织布等十多道工序,其中能否娴熟地控制土布花格条纹的经纬色线组合非常关键。隘章妇女在浆棉染线时,用一种红色丹石为主料,配以蓝靛草、枫叶等植物染料,才上机纺织,再通过经纬线色彩搭配,能纺出几百种不同纹路色调。

  该技艺于2020年12月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隘章土布制作技艺展示。莫超驿 摄

隘章土布制作技艺展示。莫超驿 摄

  隘章土布制作技艺传承人许美遍说,用土布制作成的衣服、被套等,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持久耐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份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作为隘章土布的发现者,卢春耀一直在与许美遍一起宣传推广这一技艺,“今年我们将对非遗展示中心地进行完善,装修效果图已经设计好了。还在策划‘九九布龙’舞活动,将最古老的织布机作为龙头,以九条三组三十三米长的土布为龙身,让隘章土布的展示活起来。”卢春耀说。

  “德保县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隘章土布制作技艺。在每年开展传承队伍培训的基础上,德保还将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下一代对隘章土布制作技艺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这一技艺的保护意识。我们还计划在隘章村寨对面划出15到20亩作为棉花种植基地,保障隘章土布原材料的供应,提高产业规模。还要加强‘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到景区开展隘章土布展示和销售,既能提高隘章土布的知名度,也为德保的旅游业注入新的内容。”德保县文旅局副局长廖汉光说。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 】
阅读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0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