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奇迹男孩》选择善良,不为有好报
2018-01-23 08:09:26 来源: 北京晨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而因善良本就是人生意义

  买票的时间有点晚,所以几乎是在全场的最后一个座位上看完了《奇迹男孩》。周末的院线,非常热烈,多部有竞争力的大片争夺下,《奇迹男孩》的排片率并不太高,但是这个上座率实在是……

  大概是因为寒假的缘故,影院里一下子就有了几部跟教育有关系的影片。层次最高的《无问西东》,不仅仅是在写大学生、大学教授,更是在探讨一个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问题。中间一点的是《神秘巨星》,一个少女成长故事,并且结合了社会问题,这种社会问题其实也可以归结到教育的领域,在一个相对传统的社会中,如何对待女孩的人生,如何正确激励她们成长。而《奇迹男孩》则是国内电影近年来比较少见的题材,少年校园故事。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天生残疾的男孩,经过27次手术,仍然留下了一个充满疤痕令人难以正视的面容,他最喜欢的礼物是一个宇航头盔,每天出门都戴着,直到10岁的时候,终于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学校,摘下头盔面对同学们充满诧异的目光,小奥吉艰难地与歧视和自己内心的恐惧作斗争。当然最终的结局是大团圆的,小奥吉获得了成功,但是这部影片却给人留下了一些思考。

  《奇迹男孩》一个正能量的好故事

  实事求是地说,《奇迹男孩》并不是一部有超越性的影片,从其探索意义和电影艺术的角度,比同档期的《无问西东》和《神秘巨星》还是要弱一点的,它还是一部高质量的商业片,而不是文艺片。影片讲述了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但更在意的是观众的感受,而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我们并不需要过分苛求影片中所传达的观念是否高深,而应该更多地讨论,作为一种大众娱乐产品的电影,在传递正能量的时候,如何做好让观众接受,并且有启发。

  《奇迹男孩》虽然是一部讲校园故事的电影,但是导演显然没有把它完全拍成儿童片,在这个故事里,小奥吉虽然如他姐姐维娅的描述是个“太阳”,但关于行星们——父母、姐姐、姐姐的好朋友、同学等人的情节也不少,这些情节与主线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丰满的故事。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并没有分薄主线故事的厚度,反而因为周边情节的推进,使得主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调节了观众对于校园情节可能产生的疲惫。

  作为一部生活片,《奇迹男孩》的总体手法是平和而温暖的,所以电影并没有设置太多的反派,虽然小奥吉的长相吓人,但是大多数周边人物的反应,都在正方向,家长关爱有加,甚至因为过度关爱他而冷落了美丽出众的姐姐,而姐姐也同样爱怜弟弟,自觉成为行星,学校的校长、老师们更是非常地爱护和关心,同学们虽然诧异于奥吉的相貌,也不太接纳甚至排斥他,但是真正做出伤害他举动的孩子并不多。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是比现实生活中实际可能发生的事情,要好了很多,有点像美颜手机。

  但是作为大众传播一员的商业电影,其实应该有这种传播正能量的自觉。生活不容易,这在哪儿都一样。所以大多数人走入影院,更期待的是欢乐温暖和感动,电影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文艺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扮演了一个心灵充电站的功能。所谓的寓教于乐,就是把社会需要的主流价值观通过观众可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们,并且能够合理地转化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正能量。作为主流商业电影,具有一定的鸡汤功能并不需要惭愧,因为大多数的主流价值观都已经有明确的定义,相比于一些自认为非常有“先知”高度的国内导演,往往在商业片中塞进所谓的思考——其实就是个人对某些社会负面因素的不全面解读。我倒认为应该更多地去学习一下,如何像《奇迹男孩》这样,讲好正能量故事——不假大空,不上纲上线,不形式主义。要知道,不管是在成人范畴还是在儿童范畴,我们十几亿人的中国,早就有了太多令人感动的东西,可是真正能够成功在国产电影中得到讲述的,万中无一。

  教育孩子传递真正的人生意义

  电影之外,可以思考一下的是教育的话题。电影中的美国校园,似乎被过分美化了,但是茱莉亚·罗伯茨和内特普尔曼扮演的父母,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家庭教育的范本来学习一下。

  因为外貌的缘故,小奥吉10岁之前都是在家里“上学”的,高学历的母亲放弃了攻读博士的机会,在家教孩子。在送孩子入校之前,父亲也非常担心,他怕孩子受到伤害,但是母亲坚决地让孩子走出了这一步。因为小奥吉总要长大,他总会面对这一切,与其到成人以后,再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不如让他从孩子的时候开始,让这种面对困境的勇气与他的成长过程一起产生。

  孩子一旦走入校园,父母就不能再包办一切,小奥吉在短短的一年中,从被排斥和歧视的困境中敏感自卑,到从容面对的过程,并且利用自己的善良品格和聪明才智,最终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方面是认真关注,全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没有事事包办,坦然地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同学和老师。

  当然,电影总是电影,现实中如果父母都是这样好,美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罪犯了。但是中国的父母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学习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更好地做好家庭教育。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现行教育体制的缘故,目前比较常见的家庭教育模式,往往是孩子予取予求,物质上极大丰富,同时在技能教育上,不遗余力,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功课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灵的脆弱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过度关注”一直是很多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忧虑。

  从先天条件来说,《奇迹男孩》的起点,显然已经低到了一个不太可能再低的程度,说一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也不为过。但是电影中所讲述的教育观念足以给我们以启迪。虽然现实可能未必如此理想,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教育孩子真正的人生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把市侩的做法传递给孩子。

  小奥吉上学的第一课,老师就讲了一个格言——如果只能在正确与善良中选择,我选择善良。这句话其实有点偷换感念,因为善良与正确,并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善良与正确就是同向的选择。但是这种讲述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强调本片的主旨,同样也是清晰地传递了一种教育理念。

  全片中,小奥吉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尽管他那么小,那么不幸,那么脆弱,但是面对伤害,他并没有以恶行还报。这就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这面前,显得市侩了很多。如果只是为了“报”而行善,那行善之后没有善报,又该如何?

  关于“善”,可能有人会争论,但是在我们一般人的理解上,“善”的大致定义是共通的。选择善,应该是人生的本来意义,不因为社会现实和个人得失而有所变化。郁晓东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美国各地举行妇女大游行
美国各地举行妇女大游行
朝韩两国携手运动场
朝韩两国携手运动场
湖北: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让文化自信薪火相传
湖北: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让文化自信薪火相传

01016014000000000000000001110179112229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