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人物|别了,数学界的“老顽童”
2017-05-08 08:15:5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开拓出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5年前那次受访时,吴文俊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自己对于“具体的知识”已经知之甚少,如今“主要是在看小说”,“各式各样的小说、好看的小说”。

  许多数学家都知道,吴先生博览群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喜欢“东看西看”。

  他的个人传记里写道:“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就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读历史书籍、看历史电影帮助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他“东看西看”的结果之一是为数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数学界,吴文俊为人称道的一项成就是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研究。当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年近花甲,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他从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获得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一个突破。这在数学史上被称为“吴方法”。

  20年后,吴文俊由于在此领域的“先驱性工作”获得国际自动推理学会最高奖。

  关于当年学计算机的经历,吴文俊曾自谦“稍微学习了一些ABC”。但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在一份简报中所作的总结显示,他绝不只是“稍微学习”而已。简报中提到,“吴文俊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创新精神和惊人的勤奋”。

  16年前的这份简报透露,在从事机器证明初期,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为了验证其方法的有效性,吴文俊对上千项的多项式进行笔算,常常持续多日。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工作日程经常是:清早来到机房,八九个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下午5时许步行回家进餐,还要整理分析计算结果,19时左右又出现在机房,深夜步行回家休息。如此周而复始。

  数学机械化研究是由中国数学家开创的领域。这体现了吴文俊多年的主张:开拓出自己的研究方向。

  马志明对吴文俊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经常说我们做研究工作,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的方向,不要老是跟着别人做”。而吴文俊开创的数学机械化研究,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思想。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吴文俊担任大会主席,担任组委会主席的是时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马志明说,吴先生为把中国建设成为数学强国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中国数学界的组织建设和学科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一直希望中国能够成为数学强国。

  “我个子不够高,当然可以了!”

  在21世纪把中国建成世界数学强国,吴文俊继承的是他的老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的遗愿。

  陈省身将吴文俊带入了拓扑学领域,这是吴文俊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他取得了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数学中的“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以及“吴公式”,都在这一时期诞生。许多著名数学家从他的工作中获得启发,或直接以他的成果为研究起点。据统计,有5位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引用过他的工作内容。

  陈省身后来称赞这位得意弟子,“对纤维丛示性类的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2004年,93岁的陈省身在南开大学逝世。前去吊唁的吴文俊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陈省身是我的领路人,决定了我一生的工作和科学道路。如果当时没遇见他,我很可能在数学上一事无成。”

  陈省身直至去世前仍在研究数学的一大难题。吴文俊说,大家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而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据马志明介绍,吴先生晚年一直在研究数学。

  吴文俊5年前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在数学上自己“还可以有所作为”——“我想我还可以做一点事情。能够做到多少就不敢说了。”

  5月7日,数学家文兰院士在唁电中说:“吴先生是一代数学巨匠,也是我们所有晚辈的楷模、良师。吴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数学界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吴文俊家中,朴素的客厅里挂着一副对联,是老一代数学家苏步青在吴文俊70岁生日时所赠,上联是“名闻东西南北国”,下联为“寿比珠穆朗玛峰”。

  那次祝寿会上,吴文俊作过一首打油诗:“七十不稀奇,八十有的是,九十诚可贵,一百亦可期。”全场对他的幽默报以热烈掌声。

  10年后再次庆寿,他对这首诗作了修改,每一句的数字都增加了10岁,最后一句改为“百十亦可期”。

  今晚,人们只能在悲痛中仰望吴文俊留下的永恒星辉——2010年,一颗国际编号为7683号小行星的被命名为“吴文俊星”。

  数学家陈永川院士对吴先生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安心工作十分钦佩。他记得,曾有一位数学家用数学的语言来形容吴先生:他是一个“不动点”。

  陈永川听说过一个故事:吴先生生活简单,平时总穿中山装,参加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会那天穿的也是中山装,因有统一着装要求,到了会场才临时借了一件西服换上。

  吴文俊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后,老家上海的电视台记者去访问他。他谦虚地提起了牛顿那句“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名言,记者随即问他,有没有想过将来或许有人也会站在他的肩上。

  在镜头前,这位数学大师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回答:“我个子不够高,当然可以了!”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琦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一带一路·好伙伴丨尼罗河上划龙舟
    一带一路·好伙伴丨尼罗河上划龙舟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悼念邵云环等烈士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悼念邵云环等烈士
    杭州:宋代古莲“复活”
    杭州:宋代古莲“复活”
    赛马会上的礼帽盛宴
    赛马会上的礼帽盛宴
    
    01016011000000000000000001110865129594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