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奖、奖项“分猪肉”……这些山寨国际竞赛不过是将孩子和家长当韭菜收割。
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大中华”杯全球华语大赛……只需要花几十块到几百块,就可报名参赛。据中国之声报道,近来,很多离岸山寨协会举办了许多青少年比赛。这些比赛不仅山寨成分高,更与培训、旅行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青少年比赛产业链。
就在2月初,民政部网站还公布了包括“国务院精准扶贫基金会”等在内的179家山寨组织。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节能环保科技协会”、“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等看似高大上、实则山寨的协会仍顶风作案,这无疑是对监管的蔑视。
顶风作案,无非是利益使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被曝光的很多组织都将牟利之手伸向了孩子。它们靠着“国字号”头衔构织的“国际竞赛”,虽然“山寨”出了天际——比赛取名随意,参加即有奖,获奖等级名次与报名费金额挂钩,可端的是国家级、国际性比赛的名头,瞄准的是投很多家长“所好”。此处的“所好”,并非喜好虚假荣誉,而是功利性教育需求。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大,社会上针对青少年开办的培训机构也很多,诸如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托管班等,课程亦是五花八门。这些社会培训课程,有的也有考级,也会举办各种比赛,以供学员展示学习成绩、体验比赛、拓展视野、交流互动等。这些正规比赛均有赛程标准,奖项可能还亦有存档、加分等价值。
而那些山寨国际竞赛,就是寄附在家长们“让孩子多一次锻炼机会”的心态和教育投入“军备竞赛”的狂热之上,吃准了“孩子的钱最好挣”。事实上,有的家长也心怀侥幸或虚荣,想着多个证书多个综合素质“加分”机会,或是拿出去炫耀。
只不过,花钱买奖、奖项“分猪肉”等,让其失去了竞赛比赛应有的价值意义,成为彻头彻尾的“挖坑”。据了解,有的山寨比赛连评选都懒得弄,出现组委会给家长发空白证书,“要几等奖回家自己填”的闹剧,这颇显荒诞。到头来,那些家长也只是待野鸡组织收割的韭菜,报名费、奖项费、培训费、旅游费等……割了一轮又一轮。
鉴于此,家长们显然该多长点心。参加社团比赛应多加核实,可通过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官网等查验其合法性,也应少些功利性——在培养孩子上,舍得投入不等于“见缝就钻”乱撒钱。
对有关部门来说,也该秉持此前的高压打击态势——该依法取缔、没收非法所得绝不含糊,涉嫌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责。特别是媒体曝光后,更要循迹查究,并根据部分山寨协会靠孩子牟利的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总之,别再让山寨协会坑娃了,也别再让孩子“逐梦山寨竞赛圈”了。(江德斌)
-
[及时点]山寨“大学新生群”骗局频现,谁之过?
加强对网络平台监管,提升学生防诈骗能力,同时相关大学也应当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帮助新生避开各种“陷阱”。2017-08-29 13:40:05
-
谁在导演山寨“国际大赛”?
打着各种旗号圈钱骗人的文化机构固然该“打”,但参加一个国家赛事,在朋友圈秀一下,争取升学加分等,也是诸多家长让孩子参加这种大赛的心理出发点。2017-08-22 11:08:40
-
“山寨社团”为何会死灰复燃
只有在常态化管理与制度化防治上发力,才能有力清除存量,也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山寨社团”的社会土壤。2017-08-21 08:42:27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
农村小规模学校“尴尬”的根源在哪
2018-03-01 09:01:20
-
曹远征: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什么?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