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爱心活动在朋友圈中热传,活动称“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进入活动页面并选择自己的生日后,会出现一名生日日期相同的贫困儿童,并可为其捐赠一块钱。
很快有网友发现,这个叫“分贝筹”的助学计划中,有的孩子头像照片相同,但却出现在了不同的生日日期中,并且还出现了“2009年2月29日”的时间。
活动方“分贝筹”在微博上回应称,分贝筹是由“零分贝”和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联合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应用产品。分贝筹上所有的受助学生都来自“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对于网友反映的问题,分贝筹称是内容还在测试阶段,出现了一些信息错误以及界面不稳定的情况。
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卷入类似的质疑不是第一次了。今年8月其在微信上推出的“一元购画”活动,只需1元钱就能购买“小朋友”的画作作为手机屏保,创作者为患有自闭症、脑瘫、智障等脑部障碍的人士。几乎只用了半天,1500万元的筹款目标就提前达成。
中国的一些慈善组织,要说策划能力,已经是一流了。帮助残联儿童、失学少年,也是慈善的热点。一元钱扶贫,也正中普通人内心,花钱不多,但也是善举,一元钱就能帮助他们,何乐而不为。
要说有些组织讲故事的能力,也已经是一流的了,比如,“零分贝”的文案——“听说同一天出生的人冥冥之中会有命运的牵绊”,用这种似是而非,看起来很有人生哲理的话语,把两个原本无关的人联系在一起。其实中国一年新生儿一两千万,同一天出生的概率是很高的,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而且,做慈善、帮助失学儿童,跟同一天生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又比如,罗一笑事件中,那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写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普通网友在这么密集的泪点面前,几乎没有抵抗力。
效果也相当明显,一块钱谁没有呢?这种几近零门槛的慈善项目每笔捐款或许都不多,但依托庞大的网友基数,最终的资金相当可观。本案中,一天多的时间捐款达到了250多万,一元购画半天达到1500万。
但一说起诚信,就容易卡壳。“分贝筹”称是BUG,可是仅粗略统计一下就能发现三个以上重复的学生,解释为漏洞恐怕很难说服公众。一元购画项目中,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关键信息缺失。对于募捐的目的、善款去向等这种该用数据说话的地方,用的却是“艺术疗愈和社会融合项目”、“用艺术点亮生命”等相对笼统、模糊、语焉不详的表述,容易引发误解或误导。
讲故事很重要,但一味地依赖讲故事的能力,重故事,轻诚信的结果也是很可怕的。等到人们对这样的故事筑起心理篱笆,爱心一旦有了顾虑重重,受伤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高路)
-
必须把慈善组织装进“透明口袋”
和公共财政必须公开的法理逻辑一样,慈善组织的财务也必须公开透明。其实,公开透明正是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监督成本。2017-12-16 09:10:53
-
善款被占用,该给网络慈善立规矩了
互联网、移动支付、现代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了网络慈善极大的发展空间,这原本是好事,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利用,就不可能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2017-08-31 08:35:24
-
新华时评:剥开“伪慈善”“假爱心”的画皮
慈善活动本是弘扬社会正气、传递人间大爱的义举,但却被不怀好意者歪曲利用。刺痛公众的神经,既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心酸,也令行善者心寒,吞噬着社会诚信。2017-07-27 21:32:06

-
征集丨2018"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
2017-12-15 09:39:47
-
2018考研报名数激增,高学历会贬值吗?
2017-12-24 11:18:24
-
全国总工会出新规!这些职工福利可以有
2017-12-24 11:18:24
-
这个专业要火!工信部"点名"支持
2017-12-24 11:18:24
-
脑洞大开!2017年超受欢迎的8个创意发明
2017-12-24 1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