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员工“自愿加班”短期来看,或有助于业绩提升;但长远看来,会慢慢将员工变成“提线木偶”,失去最宝贵的活力和创造力。
临近年底,很多人因为忙不完的工作被迫进入循环加班模式。可加班能领到加班费吗?
对此,辽宁省人社厅12333劳动关系处相关人士给了明确答复: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前提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员工自愿加班,不属于加班,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加班费。(12月13日华商晨报)
该解释自有其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是支付加班工资的必要条件。
当然,这也契合常理。倘若任何加班都可以领加班费,那些工作拖沓,赖在单位的人,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这对于工作效率高的同事,也并不公平。毕竟,决定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指标是质量和效率,而不是工作时长。
但职场上,更普遍的情形恐怕是“被自愿加班”。
“被自愿加班”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形,第一,工作任务过重,不得不加班才能完成;第二,应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自发牺牲假期。
前者的被动性显而易见,可以算是事实意义上的加班,可依然面临“认定”的难题,毕竟每个人对于工作效率都有自己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员工要敢于维权,保留工作量的证据,向劳动仲裁部门举证并主张加班费,寻求第三方裁决。
而后者虽看似“自愿加班”,但更多地仍是被竞争裹挟下的无奈之举。特别是在某些企业里,激情工作、无偿加班、鼓励奉献被看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些公司甚至公开宣扬“狼性文化”“996工作制”。
在这种企业文化里,领导和员工缺乏应有的界限,领导想当然地认为,公司发展、升值加薪是员工的唯一诉求。而其实,工作之外,领导和员工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员工有意愿也有权力决定工作之余的时间如何分配。领导不断向员工灌输“自愿加班”的理念,事实上是对员工自我意识的剥夺。
这种剥夺,短期来看,或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但长远看来,会慢慢将员工变成无意识的“提线木偶”,失去最宝贵的活力和创造力。而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来说,都不是件幸事。这种老板眼里的“自愿加班”,还是少些为好。(思凝)
-
“不加班”是外企折戟中国的原因吗
拥有更高强度,更长工作时间,并富有创造力员工的中资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这是合乎逻辑的结果。相比之下,一些外企折戟中国也就有了解释。2017-11-03 08:34:54
-
加班4小时猝死 “自愿”是毫无意义的黑色幽默
“自愿”二字仿佛一句“咒语”,只要轻轻一念,就能视《劳动法》为无物,把有偿加班变成无偿加班、超时加班变成正当加班。2017-09-12 08:41:28
-
节日加班:他们为何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了保证返程旅客的安全,铁路50多万名职工放弃大年三十至初三4天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设备设施检查和维护,累计巡查线路5.8万公里、整修机车4732台、动车组7233余组、客车8.2万辆。须知道,铁路是一部由车务、机务、车辆等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组成的“大联动机”,其设备设施要24小时不停地“连轴转”。2017-02-06 17:03:50

-
95后偏爱“慢择业” 属于“啃老”吗?
2017-12-13 09:44:23
-
中国其实不存在粮食不安全的问题
2017-12-14 08:44:21
-
在体制内单位,低调好还是高调好?
2017-12-14 08:44:21
-
重磅!这四大类人群将收到千亿元补贴
2017-12-13 09:44:23
-
这些城市的公积金、房贷政策有新变化
2017-12-13 09: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