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既来自硬件上的防护,也来自文明素质的进步。如果后者一味拖后腿,只会让限制自由的“隔离网”越来越多。
在经历了“老虎”和“黑熊”两次袭击参观者事故后,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猛兽们,其“兽身自由”或将受到进一步的限制。
据报道,“野生动物养殖场所安全生产等级相关规范”已开始征集意见。意见表明,游客自驾观览的场所,应设置游客车辆观览专用通道,通道应采取隔离网、架空、强化玻璃幕墙等方式“确保车辆不应与猛兽有任何接触可能”。
意见一出,不少网友纷纷发表意见,反对的说,“这还叫自驾游吗”“为什么要一再迁就规则破坏者”;赞同的说,“不做隔离,事故总是难免”“人命还是重要”。
无法否认,按照意见的做法,对一些喜爱自驾游又严格遵守规章的人来说,是一种躺枪:“个别犯病,众人吃药”的案例,再一次出现。
说实话,我甚至都不觉得有了专用通道和隔离网后,游客就绝对安全了。比如在普通动物园,依然有游客会把手伸进防护网、甚至攀爬隔离墙。发生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两起事件,一个违规下车,一个违规开窗,不安全因素,很大程度上源自游客本身。
在国外,类似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比如2015年,一名美国女游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一个野生动物园内遭狮子攻击丧生。该公园工作人员表示,当时该游客不顾园区内文字警示及员工劝阻打开车窗拍照——而关闭车窗是野生动物园内最重要的规则。
但纠结在于,目前来看,一次两次的“血的教训”,依然唤不醒一些“打盹”的人。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专用通道”的诞生,或许是为了更加安全的无奈之举。我们无法抵挡人性在安全意识上的软肋,只好在硬件和规制上做进一步的防护。
美国最著名的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也允许游客自驾游;也同样规定,自驾游乘客必须随时待在车里,车门、车窗和车顶窗必须关好。不过,黄石公园的一些更加细致的做法,倒是有参考价值。比如,如果想停车观赏野生动物,建议距离熊和狼等攻击性强的动物91米,距离水牛、麋鹿、猎狗等相对温和的动物23米。另外,在国家公园随意喊叫引起动物注意都是违法行为。
因此,既要让游客体验到“野外”游玩观赏的乐趣,又要尽可能地保证安全,或许设置专用通道、搭起隔离网,是最“顾全大局”、不爽但又不得不去做的。安全感既来自硬件上的防护,也来自文明素质的进步。如果后者一味拖后腿,只会让限制自由的“防护网”越来越多。(与归)
-
[及时点]“动物园历险记”为何一再上演?
每次动物园野兽伤人事件,都会给我们带来血的教训。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可为什么类似事件会一再发生?2017-08-23 10:44:56
-
正视人对动物的道德义务
保护生物多样性,实际上也是为了人类的繁衍存续,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容回避的道德义务。2017-05-24 08:33:52
-
让娃重读幼儿园,焦虑背后还有功利
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2017-05-17 08:32:35

-
缴社保遇这情况,理直气壮说"不"!
2017-08-25 09:03:11
-
环境保护,是"力度"问题还是"路径"问题?
2017-08-25 08:28:59
-
追求“铁饭碗”不是东北年轻人的错
2017-08-25 08:28:59
-
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将陆续开启,这些信息很重要!
2017-08-24 11:06:49
-
风险太大!朋友撞死人,她却赔掉一套房!
2017-08-24 1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