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刘慈欣:用想象力构造一个好故事
2017-11-20 08:34:28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刘慈欣都是最受关注的中国科幻作家,甚至有人这样评价他:“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高到了世界水平。”

  《三体》获得雨果奖后,科幻作品在国内比之前火了很多。不过,在他看来,《三体》只是把科幻从边缘地带引入了大众视野,现在的原创科幻作品市场依然低迷。针对如何才能写好科幻作品,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刘慈欣表示,科幻文学并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用想象力构造一个好故事。

  视角尤为广阔

  目前,刘慈欣已经离开了工作了几十年的山西娘子关电厂,广泛参与电影监制、游戏策划。他的代表作《三体》,是一部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目前销量粗略估计有600多万册。很多关心他的读者,都希望他的新长篇能够尽快面世。虽然新长篇已经在构思,但何时完成还是未知数。至于《三体》,也不会写任何续集。

  有人觉得刘慈欣的科幻是向外探索的,空间的延展、文明的开拓,把对宇宙和多维时空的想象发挥到极致,然而这种想象并不是预测。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并不是为了预测未来。

  科幻文学的视角尤为广阔,比如它所描绘的对象可以不限定在人上面。科幻文学可以超越其他文学视角的限制,有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比如,传统文学写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幻文学可以描写人和大自然的关系;现实主义文学主要描写现在和过去,科幻文学可以描写未来。

  科幻文学有软科幻与硬科幻之分,区别就在于对技术描写笔墨的比重。对此,刘慈欣觉得“软硬”平衡点的关键是保证故事的可读性,“不能因为太多的技术影响故事的可读性”。

  将现实作为切入点

  在刘慈欣看来,作者最大的精力,往往是思考怎样用想象力来构造一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变为现实并不重要,因为科幻其实真正地能够准确预测的内容是很少的。”

  他拿飞船飞向太空做比喻,如何飞向太空并不是科幻作者力所能及的。科幻作家所能做的是让人们产生对宇宙和太空的兴趣,可以说,这是微不足道但又可贵的努力。“其实我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只想表达一个宗旨,就是想讲一个好看的故事。”

  在刘慈欣看来,科幻作品的切入点其实非常灵活,“有的作品离现实很近,有的作品则远离现实。它可以从现实延伸,甚至可以和现实没有关系,比如,描写另一个星球”。

  不过考虑到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刘慈欣更愿意自己的作品从现实切入,“我一般愿意将现实生活作为起飞的平台,一步步跨越到未来,给读者一个从现实过渡到未来的平台”。

  他觉得《三体》就是这种类型,从现实起航,开始踏上未来的征程,“就如同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很常见的设定结构,但我觉得很合适”。

  有了这一切入点,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实际是在做一种几何排列,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排列出来,“最靠前的顺序不是变成现实的可能性,而是我所讲述的故事是否需要”。(张君成)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佳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休斯敦举办街画节为听障儿童筹款
休斯敦举办街画节为听障儿童筹款
和平方舟医院船时隔七年再访坦桑尼亚
和平方舟医院船时隔七年再访坦桑尼亚
“圣诞老人”来赛跑
“圣诞老人”来赛跑
高交会上体验5G未来时代
高交会上体验5G未来时代

0101602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44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