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上海电影译制厂60周年 三本书三种视角见证历史
2017-05-02 07:50:49 来源: 北京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沈 沣

  上海电影译制厂(此后简称“上译厂”)成立于1957年4月,今年60岁。三联书店一气推出三本书,回忆上译厂往事。三本书,是三种视角的历史见证。

  上译厂演员刘广宁写了《我和译制配音的艺术缘》一书。上译厂亦可说是中国的梦工厂,译制片影迷自有心中的王子和公主。王子是配《水晶鞋与玫瑰花》的童自荣,公主则是配《天鹅湖》的刘广宁——我们的“奥杰塔公主殿下”。《魂断蓝桥》《叶塞尼亚》《生死恋》亦是她的配音代表作。谈到写书初衷,刘广宁说源自这几年常常重温过去参与配音的那些影片,不由得会想起当年合作的前辈同事,想起和他们一起工作、生活的那些年月、那些往事。于是,“鼓起勇气,写下这些有感而发的大实话,又收集整理了一些过去应邀在一些报刊发表的文稿,与大家分享,亦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上译厂老人,笔杆子不少。上译厂第一位女导演苏秀在2005年就曾出版过回忆录《我的配音生涯》,10年后该书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2008年苏秀还主编了一本题为《峰华毕叙》的纪念文集,讲述了邱岳峰、尚华、毕克和陈叙一四位上译厂元老的故事。2014年,孙渝烽出版了《那年月,我们用声音造梦》。刘广宁的这本书同样是延续忆人谈艺的方式。特别的是曹雷,她是大学者曹聚仁之女,在2015年推出过《随音而行》和《随影而行》两本札记,把对配音生涯的记忆和对交响乐的热爱融入了游记之中。

  刘广宁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上译厂,上译厂破旧的录音棚成了吸引她的圣地。其家世大有说道,堪称“民国官三代”,祖父刘崇杰是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外交家,做过驻德公使,刘崇杰的祖母则是林则徐之女。小时候刘广宁一门心思想学京戏,刘崇杰不得不劳动马连良的大驾苦劝,刘广宁才打消这个念头。刘广宁在书中并未谈及家史,这些往事是在其子潘争的《棚内棚外》一书中写出来的。作为在上译厂里长大的“译二代”,上译厂的录音棚成为潘争儿时记忆的活水源头,从小到大写作业用的草稿纸,都是用的上译厂的旧剧本,也成了当年同学们纷纷抢读的宝贝儿。“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上译厂辉煌岁月的译二代,我觉得自己有义务记录下这段中国电影史上的辉煌篇章,让观众了解译制片配音工作幕后的人和事,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并澄清一些谬传已久的历史迷雾。”实际上,为了写作本书,潘争做了长达50个小时的12场采访,采访了仍然健在的老配音演员和已故老艺术家的后人,也采访了昔日与上译厂颇多渊源的上影厂老演员及译制片影迷。

  写作《那些难忘的声音》一书的张稼峰,是特别的一个——被苏秀称为译制片的“超级影迷”。他回忆在动乱年代被送入劳改队关“小号”的经历:小号面积不到两平方米,没有窗户,只在门上有一个送饭用的老虎洞,还有一只没有盖的马桶。小号里长年伸手不见五指,也不放风。张稼峰有一次连续在里面关了一年零九个月,在这种环境里,屡次帮助他摆脱绝望的办法,就是默诵译制片的台词。张稼峰观看译制片的时间跨度,几乎和上译厂的历史一样长。他曾对苏秀说,自己的耳朵很挑剔,完全是被上译厂这些老配音演员惯出来的。这个超级影迷把《那些难忘的声音》写成了一本独特的译制片配音评论,一本关于银幕背后的声音记忆之书。在书封上有他深情的一句话:“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辉煌成就无疑应该永远镌刻在中国电影观众的集体记忆中。作为一个记忆尚属健全、热忱堪称持久的人,我有责任为延续这集体记忆稍尽绵薄之力。”

  确实,60年国人对上译厂译制片的聆听,构成一份集体记忆。所有人不仅是倾听者,亦是当事者。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志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安平“树屋”:自然与人工共融
    安平“树屋”:自然与人工共融
    麦田欢歌
    麦田欢歌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执政百日演讲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执政百日演讲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100天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100天
    010160210000000000000000011100591295805021